1985年,老山战场上,解放军战士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地方恶霸刁难,他大

熹然说历史 2025-09-22 00:42:07

1985年,老山战场上,解放军战士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地方恶霸刁难,他大怒:“我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确定要动手?” 从老山战场血火硝烟中走出的战斗英雄,转业后竟在家乡遭遇地方恶霸威胁。当恶霸叫嚣要动手时,这位昔日独守阵地4小时、击毙18名敌军的勇士说出了一句让对方瞬间哑火的话。他究竟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战斗?又如何用军人的血性震慑了嚣张的恶霸? 1962年12月15日,杨启良出生在浙江省黄岩县宁溪乡下桧村一户普通农家。这个江南水乡的孩子从小就对军人充满向往,村里老人讲的战斗故事总让他听得入神。1981年11月,杨启良应征入伍,被编入陆军步兵第二团三连任战士,实现了儿时的从军梦。 入伍后的杨启良格外刻苦,射击、投弹样样拔尖,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1984年12月,杨启良跟随陆军第一师部队前往老山前线参与南京军区对越轮战。那时候的老山前线条件极其艰苦,战士们住在”猫耳洞”里,这种在山体上挖出的防炮工事阴暗潮湿,空间狭小,人在里面只能弯腰行走。 猫耳洞里的生活简直就是煎熬。没床铺就睡地上,洗脸洗澡更是奢望,有时几个月都洗不上一次。雨季时洞里积水齐腰深,战士们只能站着睡觉。时间长了,很多人脚趾缝、大腿根、腋窝都溃烂流脓,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着。杨启良和战友们在这种环境里待了整整一年。 1985年3月8日,杨启良随着突击队,在凌晨的2点30分左右,进入了预定作战区域,接到命令要拿下166高地和北侧无名高地。经过激烈战斗,阵地被成功夺取。3月9日晚,越军相继两次各以一个连的兵力向166高地及北侧无名高地轮番进攻。 22时45分,越军进攻重点转向166高地西侧的无名高地。杨启良作为班长率战士黄超、吴天平、孔祥宝守在无名高地的1号哨位上。战斗异常惨烈,黄超肩膀中弹,吴天平腿部负伤,孔祥宝当场牺牲。很快,哨位上只剩杨启良一个人了。 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杨启良没有退缩。他一边打一边用步话机向连队党支部立下”人在、阵地在”的誓言。弹药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近,在最危急关头,杨启良一边用步话机喊话:“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这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啊! 炮弹呼啸而来,越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撤退。最终,杨启良一人独自坚守阵地4个小时,打退了越军从班到排4次进攻,毙伤越军18名。战后清点,他身边堆满弹壳,手榴弹箱都打空了。1985年7月10日,南京军区授予杨启良一等功。 1992年被授予上尉军衔,1996年转业至台州市工商局工作。后来他被调到台州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担任秘书长,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处理了无数消费投诉案件。 2011年的一天,协会接到一起汽车投诉案。一位奔驰车主声称4S店没修好车导致事故,要求巨额赔偿。杨启良经过仔细调查,发现事故完全是车主自己的原因,与4S店无关,明显是想敲诈。当他据实做出不支持投诉的裁定后,车主勃然大怒。 这个在当地颇有势力的车主指着杨启良破口大骂,还威胁说:“你知道我是谁吗?今晚我就找人收拾你!”说着还撸起袖子要动手。办公室里的同事都为杨启良捏了把汗。 杨启良站起身,把公文包重重往桌上一放,目光如炬地盯着对方:“我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30年前在老山前线,越军一个连都没能把我怎么样。我一个人守阵地,打死18个敌人。你确定要跟我动手?” 车主被这番话彻底震住了。他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普通的中年人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那是经历过生死考验才有的坚毅。他的气焰瞬间熄灭,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人们这才知道身边这位普通的工作人员竟是战斗英雄。但杨启良从没主动提起过自己的战斗经历,也从没用军功为自己谋过任何好处。同事问他为啥不早说,他只是淡淡一笑:“保家卫国是军人天职,没什么好炫耀的。” 如今退休的杨启良过着平静生活,每年清明都会去烈士陵园看望牺牲的战友。站在墓碑前,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会红了眼眶:“真正的英雄都留在了那里,我只是个幸存者。” 看完杨启良的故事,您是否也被这位老兵的低调和坚守所感动?他用青春守护祖国安宁,转业后默默奉献从不居功自傲。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老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共和国的脊梁致敬!

0 阅读:5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