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

霁雾阙任 2025-09-22 10:53:43

“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 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2019年,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 “我是中国人!”     曹原,1996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家里人很早就发现,他的脑子转得特别快。     3岁时,他跟着父母搬到深圳。     到了11岁,因为成绩和思维都特别突出,他被选进了深圳耀华实验小学的超常班。     别人还在为公式、定理抓耳挠腮,他却能轻松掌握,而且进度极快。     短短三年,他就把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学完了。     老师们惊讶,家长们羡慕,他自己却一副平常心:“这些内容不难。”     14 岁那年,曹原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669分,直接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     对他来说,这只是下一步探索的开始。     到中科大后,他很快完成了课程要求,把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     那时,物理学界正为一个难题困扰:如何在常温下找到能超导的材料。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尝试,但一直没有突破。     曹原听说后,心里立刻有了方向,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大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研究石墨烯。     16 岁的他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反复做实验,遇到失败也不气馁。     教授们都觉得他天赋极高,实验思路也很大胆。     凭着努力和成果,他获得了中科大最高等级的奖学金,郭沫若奖。     18 岁,他又凭借成绩和科研潜力,成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去了麻省理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实验。     一次次调试、一次次验证,他终于抓住了关键点:当两层石墨烯之间保持大约1.1° 的角度时,会出现超导迹象。     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     2018 年 3 月,他把研究写成论文,投给英国学术刊物《自然》杂志。     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这个困扰科学界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就这样被一个二十几岁的中国小伙子解决了。     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纷纷跟进,物理学的研究也因此开辟出新方向。     2018年,《自然》公布了年度科学人物,曹原是最年轻的入选者,还排在第一位。     他成了世界瞩目的“明星科学家”,各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争相邀请,美国更是开出优厚条件:教授职位、丰厚待遇、甚至直接给绿卡。     可他一句话就表明态度:“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国。” 他知道,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祖国的培养。     回国后,曹原第一时间去了中科大,和师生们分享研究成果。     之后他继续在石墨烯超导方向深耕,不到25岁,就在《自然》和《科学》上连发多篇论文,成为在国际学界有重要影响的青年科学家。     可没想到,几年之后,曹原的身份却发生了变化。     他接受了美国的聘任,据官方消息,从 2024 年 7 月起,他将正式成为美国某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     这个消息一出来,国内不少人都愣住了。     毕竟,当初他做出突破性成果后,带着荣誉回国分享时,大家都把他看作“爱国科学家的代表”。     很多人好奇: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当初的选择?     可能是学术发展的需要,可能是个人生活上的考量,也可能和科研资源、学术环境有关。     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天的世界和几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科研人员跨国交流早已是常态。     科学研究本身没有国界,人才、资金、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对很多人来说,天才去哪儿工作,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贴上“忠”或“叛”的标签。     相比指责,更多人愿意理解:他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最合适的平台来继续探索。     大家也开始习惯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种选择。     信源:封面新闻

0 阅读:118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2

用户10xxx82

5
2025-09-22 19:31

又一个绝后的家族。

神队友

神队友

2
2025-09-22 17:28

还记得那个说“科学无国界”的华人教授不?他专带中国留学生,还得必须是学成要回国的那种。没想到吧[红脸笑]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