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3000明军骑兵在塔儿湾登陆,5万蒙古铁骑严阵以待,准备一举歼灭明军。谁知,明军毫不畏惧,常遇春手持五十斤重的长枪,单枪匹马杀入敌阵,率先发起进攻。蒙古统帅脱因帖木儿认为常遇春是“找死”,便出动让20位蒙古勇士前往拦截,给明军当头一棒。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五万元军铁骑的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颤,脱因帖木儿眯着眼看向河滩。 三千明军刚登陆,阵型还没站稳。 只见他直接挥手派出了二十名亲卫。 这些草原上最凶悍的巴特尔,曾用弯刀劈开过宋军的重甲,今天却在一个照面间被挑落马下 常遇春的枪尖滴着血,五十斤的铁枪在他手里像条银蟒,枪杆一抖就贯穿三名敌将的咽喉。 明军船头架着的床弩和火器不是摆设,徐达早算准了元军会趁登陆时围剿,故意让先锋军作诱饵。 常遇春单骑突阵看似莽撞,实则是掐着元军轻敌的命门。 脱因帖木儿果然把五万骑兵全压了上来,结果被埋伏在侧翼的明军火器轰得人仰马翻。 元末战场上的蒙古人还守着老战术,以为骑兵冲锋就能碾碎一切,可常遇春早摸透了这套路数。 他带着几十骑直插帅旗,枪尖所指之处,元军的阵型像羊群见了狼似的溃散。 而这一战彻底撕碎了蒙古铁骑的神话。 五万元军被三千明军打得丢盔弃甲,光俘虏就抓了上万,缴获的战马能装备三个军营。 史书里写常遇春“单骑突阵,麾下壮士从之”。 正是火器与骑兵配合,散兵坑埋伏弓弩手,专打敌军冲锋的七寸。 脱因帖木儿败逃时恐怕还没想明白,自己输的不只是常遇春的勇猛,更是整个战争规则的颠覆。 四个月后徐达攻破大都,元顺帝连夜北逃。 常遇春的凶名传遍草原,民间说他“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 但真正吓破敌胆的是他打仗的邪性,别人列阵他冲锋,别人撤退他包抄。 后来柳河川暴病而亡,朱元璋哭灵时说的那句“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倒也不算夸张。 蒙古人从此学了乖,开始捣鼓火器练步兵,明朝的边军则越打越精,把骑兵突袭和火器压制玩成了招牌。 实际上,塔儿湾之战的意义远超一场军事胜利。 它标志着汉人政权在沉寂百年后重新崛起,也证明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人数,更在于士气、装备和指挥。 常遇春的冲锋只是导火索,真正的胜利属于整个明军体系。 信息来源:常遇春.中华英烈祠 《明史》
西夏的灭亡有多惨?堪称人间地狱!靖康之耻都要靠边站。1227年盛夏,蒙古铁骑冲入
【61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