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机枪手曾岳峰为躲日军走山路,意外发现100多日军在吃饭。 湖南汉寿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9-22 19:44:12

1945年,机枪手曾岳峰为躲日军走山路,意外发现100多日军在吃饭。 湖南汉寿的乡下,1927年,曾岳峰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 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度日,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可即便这样,日子还算平静,直到1943年,日军铁蹄踏进了汉寿,炮火连天,村庄被烧,百姓逃难,十六岁的曾岳峰眼睁睁看着家乡沦陷,心里憋着一股火。 他想参军,打鬼子去,但母亲死活不同意,家里就他一个壮劳力,走了怎么办? 老族长拄着拐杖,语重心长地对曾岳峰母亲说:“国没了,家还能在吗?让娃去吧,打走了鬼子,咱才能过安生日子。” 就这样,曾岳峰含泪告别母亲,加入了国民革命军74军58师174团2营5连3排8班。 新兵训练苦得很,每天扛着中正式步枪跑操、瞄准、拼刺刀,汗水浸透了军装,但他咬牙挺过来了,没多久,因为手脚麻利,被派去接手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编号19229,这机枪成了他的老伙计,陪他走过了常德、湘乡等地的战斗。 在界岭和青树坪,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炮弹炸起泥土漫天。 他紧握着机枪,手指扣动扳机,扫向冲来的日军,可战场无情,长沙湘江战役中,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右腿,鲜血直流,战友简单包扎后,他硬撑着没下火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杀几个鬼子,为乡亲们报仇,伤好后,他更坚定了,枪法越练越准,胆子越练越大。 时间跳到1945年4月,湘西会战爆发,这场仗,小鬼子拼了老命想夺芷江空军基地,中方11万军队严阵以待,利用雪峰山的险峻地形设伏。 曾岳峰的部队换上了美式装备,他扛起一挺加拿大轻机枪,弹匣30发,比之前的捷克式更轻便,火力更猛,部队在高沙镇一带活动时,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镇子里百姓的尸体横七竖八,房子烧得只剩框架,曾岳峰牙关咬得咯咯响,仇恨在胸口燃烧,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和鬼子拼了。 5月中旬的一天,曾岳峰所在的连队奉命迂回至隆回方向阻击日军。 山路崎岖,树林茂密,大伙儿猫着腰前进,突然前方传来枪声,主力部队和日军交上火了,排长下令分散行动,避免被包饺子,曾岳峰和副射手陈百川,一个憨厚的河南小伙儿,决定绕开主战场,走一条偏僻山路。 两人一前一后,踩着落叶和碎石,机枪扛在肩上,沉甸甸的,但曾岳峰觉得这重量踏实。 爬了约莫半个时辰,太阳偏西,林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鸟叫和自己的呼吸声,突然,陈百川拉了拉曾岳峰的衣角,压低声音说:“老曾,你闻闻,啥味儿?”曾岳峰抽了抽鼻子,一股饭香飘来,还夹杂着叽里呱啦的说话声。 两人对视一眼,心提到嗓子眼,悄悄拨开灌木丛往前探。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山坡下一块空地上,百多名日军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枪支架在旁边,说说笑笑的,完全没戒备。 曾岳峰心脏咚咚跳,机会来了!他示意陈百川悄声架设机枪——用的是那挺加拿大轻机枪,弹匣装满。 选了个略高的土坡,机枪架稳,曾岳峰屏住呼吸,瞄准了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打!”他低吼一声,手指扣下扳机。 顿时,子弹像雨点一样扫过去,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倒下一片。吃饭的碗筷飞溅,惨叫声四起。曾岳峰红着眼,一口气打光了一个弹匣,又换上一个,继续扫射。陈百川在旁边递弹匣,嘴里念叨着:“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混乱中,日军试图拿枪反击,但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打了约莫三百多发子弹,山坡下已躺了数十具尸体。就在这时,附近游击队听到枪声,从侧翼包抄过来,手榴弹炸响,枪声大作。日军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丢下装备往隆回方向逃窜。 湘西会战以中方大胜告终,歼敌三万,日军溃败。曾岳峰又参加了高沙镇收复、正洞西山防御等战斗,每战必冲在前。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部队沸腾了,曾岳峰和战友们鸣枪三百发庆祝,子弹划破夜空,像烟花一样照亮了山河。 解放战争时期,曾岳峰随程潜起义,加入解放军,但心已倦了打仗,1949年后,他退伍回乡,定居汉寿,当了个开锁匠。 日子回归平凡,每天修锁配钥匙,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师傅,曾是战场上的英雄。邻居们只记得他手艺好,不爱说话,偶尔喝点小酒,会望着远方出神。

0 阅读:0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