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瑞大娘给十几名八路军送鸡蛋,却发现他们撅成一排上茅房,她脸色一变,当即跑到村长家,说:“这些八路军有问题!”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相持阶段。 在华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山村铜家峡,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年秋天,八路军的一支小分队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他们带着重要的任务:为前线部队储备军粮。 这支队伍大约有二十来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虽然面带疲惫,但个个精神抖擞。 队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河北口音。 他找到村长郝玉生,郑重地交代了二十担粮食的保管任务。 郝村长记得那位队长再三叮嘱:"这些粮食是同志们的口粮,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千万不能出任何闪失。" 郝玉生当时就意识到责任重大。 他连夜召集了村里的民兵队长、农会主任等几个可靠的人,商量藏粮的地点。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了好几个方案,最后选定后山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 这个山洞位置隐蔽,入口被茂密的灌木丛遮盖,一般人很难发现。 藏粮的那天晚上,村里组织了十来个青壮年,趁着月色悄悄运粮。 大家排成一列长队,用扁担挑着粮食,踩着崎岖的山路往山洞去。 虽然每个人都很累,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这是为抗日做贡献。 粮食藏好后,郝村长每天都要借口上山砍柴,悄悄去查看粮食的情况。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天。 大雪封山的时候,村长特别担心山洞会不会被野兽发现,经常冒着严寒上山查看。 等到来年开春,积雪融化,山花烂漫,却仍然不见八路军来取粮。 村长心里越来越着急,整天坐立不安。 他既担心粮食的安全,更挂念八路军战士们的安危。 有时候夜里睡不着,他就坐在炕头上抽旱烟,一坐就是大半夜。 第二年四月的一天,村里突然来了十几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 他们直接找到村长家,说是奉命来取粮食的。 乡亲们听说八路军来了,都高兴得很,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慰问战士们。 村里最热心的瑞大娘,还特意煮了一篮子鸡蛋送过去。 但是很快,一些细心的村民就发现了不对劲。 瑞大娘注意到,这些当兵的行为举止和以前的八路军很不一样。 她在村长家门口看见几个战士随地小便,这完全不符合八路军一向纪律严明的作风。 更奇怪的是,当她想要帮一个小战士打水时,那个小战士吓得猛地跳开,好像很害怕与她接触。 郝村长也起了疑心。 他清楚地记得,当初八路军交代粮食是他们的口粮,如果真是八路军,怎么会说自己的粮食够吃呢? 而且这些人虽然穿着八路军军装,但说话做事总让人觉得别扭。 他们的口音也很杂,有的人说话带着奇怪的腔调。 就在村长暗自琢磨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秋生已经带着这些人往后山去了。 秋生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才十八岁,一听说八路军要来取粮,自告奋勇要带路。 村长得知后急得直跺脚,要是这些人真是鬼子,那不仅粮食保不住,秋生也要遭殃。 情急之下,瑞大娘想出了一个办法。 按照当地撵狼的习俗,点火把为号。 村民们立即在山脚下点起了火把。 正在山上的秋生看到火把信号,顿时明白过来。 他故意带着这群人在山里绕圈子,拖延时间。 那些人发现上当后,凶相毕露,果然是一群假扮八路军的日本鬼子。 日军用刺刀抵着秋生,逼他说出粮食的下落。 秋生宁死不屈,最终惨遭杀害。 日军随后返回村子,把全村老少都集中到打谷场上,逼问粮食的下落。 但是铜家峡村的村民们个个铁骨铮铮,没有一个贪生怕死出卖八路军粮食的。 残暴的日军最终杀害了全村一百多口人。 这段悲惨的历史,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后来八路军大部队回来时,看到全村被屠杀的惨状,战士们无不落泪。 他们为村民们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将粮食安全转移。 这些粮食最终支援了前线的抗日斗争。 铜家峡村民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二十担粮食,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日的长城。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铭记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先辈们。 每年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到铜家峡村遗址祭奠,缅怀那些为抗日牺牲的普通百姓。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
1942年,瑞大娘给十几名八路军送鸡蛋,却发现他们撅成一排上茅房,她脸色一变,当
逆影雷霆刃
2025-09-23 13:18: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