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0年元宵节的哈尔滨,一场鹅毛大雪把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的校园盖得白茫茫一片。 路上的积雪没过脚踝,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准备收拾行李回吉林扶余老家过元宵的孙家栋,脚步却突然停在了食堂门口,一股浓郁的肉香顺着门缝飘了出来,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直打转。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碗他临时起意要吃的红烧肉,会把他的人生从汽车设计的书桌,拉向保卫蓝天的战机,最终推上探索太空的征途。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成立半年,物资还很匮乏,红烧肉可不是随便能吃到的稀罕物。孙家栋当时读大二,学的是汽车专业,平时食堂多是粗粮配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偶尔给学生们改善伙食。 那天他本想着早点回家,和家人一起煮元宵、唠家常,可食堂飘来的肉香实在太勾人,他犹豫了几秒,还是忍不住推开了食堂的门。 刚盛好一碗红烧肉,油汪汪的肉块裹着浓稠的酱汁,他刚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就听见食堂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校领导带着几位穿军装的人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文件,一进门就高声喊:“同学们,空军来招人了!国家需要会技术的年轻人,想报名的现在就能填表!” 孙家栋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1950年的中国,空军还处于初创阶段,朝鲜战争的阴云已经开始聚集,国家急缺懂机械、会维修的技术人才。 他之前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过,咱们国家的战机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能修飞机、造飞机的人少得可怜。 那一刻,嘴里的红烧肉突然没了之前的香甜,他脑子里闪过的全是老师讲的“工业救国”,闪过街头“保卫祖国”的标语。 没等校领导把话说完,他放下碗筷就挤到了报名桌前,一笔一划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天下午,他就跟着招兵的同志去做了体检,各项指标都合格,傍晚就收到了通知:“你被录用了,明天就去部队报到。” 那晚的雪还在下,孙家栋没回成老家,而是在宿舍里收拾行李。他给家里写了封信,说自己报名参加了空军,不能回家过元宵了,让父母不要担心。 信里没提那碗红烧肉的事儿,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不是那碗肉让他多留了半小时,他可能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人生就会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后来他才知道,那次空军招兵在全国几所工科院校同时进行,哈尔滨只停留一天,错过那天,就再也没机会了。很多年后,孙家栋在接受采访时还笑着说:“那碗红烧肉,算是我和国家缘分的‘媒人’。” 从食堂到部队,孙家栋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军人。他被分到空军航空学校学习,刚开始学的是飞机维修,后来又转去学航空仪表。 那时候的学习条件比学校里苦多了,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就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抄在小本子上反复背;没有先进的教具,他们就对着老旧的战机零件,一点一点琢磨原理。 孙家栋不怕苦,他总说自己是“沾了技术的光”,在学校学的汽车机械知识,竟然和飞机维修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别人要花三个月掌握的技能,他一个多月就能熟练运用。 一年后,他就成了部队里的技术骨干,负责维护战机的仪表系统,保障战机每次起飞都能准确导航。 很多人说孙家栋的人生转折是“运气好”,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碗红烧肉只是个偶然的契机,真正支撑他走下去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共有的“报国心”。 那时候和他一起报名参军的同学有十几个,后来有的成了飞机设计师,有的成了导弹专家,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力。 就像同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不也是因为“国家需要”这四个字吗?孙家栋常说:“不是我选择了航天,是国家的需要选择了我。” 从空军到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前身),从研制导弹到设计卫星,他的每一次岗位变动,都是跟着国家的需求走。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是这颗卫星的总体设计师。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东方红”的乐曲时,他想起了1950年元宵节那碗红烧肉,想起了自己在食堂报名参军的瞬间。 如果没有那次偶然的停留,他可能会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可正是那次选择,让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技术,用在更需要的国家事业上。 后来他又牵头研制了北斗导航系统,成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可每次有人问起他的人生感悟,他都不会说太多大道理,只会提起那碗改变他命运的红烧肉,提起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 现在再想起1950年的那个元宵节,那碗红烧肉早已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那是新中国刚成立时,年轻人愿意为国家需求改变自己人生的赤诚,是“个人命运跟着国家命运走”的生动写照。 孙家栋后来常对年轻的航天人说:“人生总有偶然的机会,但关键是要在机会来的时候,知道自己该选什么。”
钱学森晚年说,毛主席很重视我,那个时候一个礼拜要见他一次,跟我讨论几个小时。伟人
【1评论】【5点赞】
两天
致敬祖国的脊梁
用户91xxx36
致敬
fish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但也和个人努力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