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高高垒起 英媒:法国或沦为“欧洲病夫”。 9月18日的法国街头,230场游行同时爆发,90万人涌上街头抗议,马赛的工人直接把工厂出入口焊死,宪警动用催泪瓦斯拘捕180人。 就在全国陷入混乱时,总统马克龙却在忙着跨国打官司,起诉美国博主散播关于妻子的谣言。 一边是3.3万亿欧元债务压顶,七成民众要靠救济过活,一边是领导人聚焦“私事”,英国《金融时报》那句“欧洲病夫”的评价,此刻听来格外刺耳。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是前总理贝鲁留下的570亿欧元紧缩计划,可真正把法国拖入泥潭的,是早已失灵的政治体制。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法本是为了避免内阁频繁垮台设计的,却在如今酿成新的危机。 马克龙两年内换了五位总理,刚上任的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已是第六位,这种“走马灯”式的换帅根本来不及推进任何长效改革。 问题的根源藏在议会里,左翼占190席,执政党161席,极右翼123席,三方形成“三国杀”格局,任何政策刚露头就会被另外两方联手否决,前总理贝鲁的预算案就是这么栽了跟头。 更荒唐的是制度设计的矛盾。为了突破僵局,政府只能频繁动用宪法49.3条,不用议会投票直接通过法案,这招在博尔内政府时期被用了11次,成了民众口中“反民主”的象征。 可不用这招,改革寸步难行,用了就引爆街头抗议,勒科尔努刚上任就陷入两难。 他想从“小处下手”,宣布2026年起取消前总理的终身福利,比如免费公务车和私人秘书,每年能省450万欧元。 可这点钱在3.3万亿债务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网友看得明白,这更像转移注意力的权宜之计,根本没碰养老金、税收这些真正的硬骨头。 债务危机的本质,是高福利和低效率的错配,可法国至今没找到解药。 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福利,早已变了味。以前失业救济是临时兜底,现在成了部分人的“长期饭票”,55岁以上劳动者工作半年就能领三年救济,收入还能拿到过去的七成。 对比德国就很清楚,同样是高福利国家,德国劳动生产率比法国高一倍还多,企业税却更低,人家靠效率撑福利,法国靠借债填窟窿。 现在法国每年要还的利息就有670亿欧元,比教育开支还多,惠誉干脆把信用评级降到历史最低,以后借钱成本更高,陷入恶性循环。 社会层面的撕裂已经到了临界点。超过70%的人依赖社会援助,900万贫困人口里藏着不少“隐形穷人”,有工作却赚不够生活开销。 可政府拿了GDP的58%搞支出,公共服务却越来越差。巴黎郊区的垃圾堆了一周没人清,地铁故障比三年前多了40%,医疗系统里医生护士罢工成常态。 这种“花钱不办事”的现状,让抗议成了生活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抗议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工会牵头的有组织行动,而是通过TikTok、Telegram快速扩散的无组织运动,年轻人随手发个视频就能号召上百人聚集,政府连谈判对象都找不到。 领导人的治理优先级错乱,让局势雪上加霜。9月18日抗议最激烈的时候,爱丽舍宫对街头乱象一言不发,却忙着更新总统夫妇起诉美国博主的进展。 马克龙选择在美国打官司,而非本土,这种操作引发一片质疑。民众不是反对总统保护家人,是受不了国家“着火”时领导人在“灭谣”。 社会党领袖奥利维尔·福尔直接点明,政府该关心的是怎么提高最低工资,不是打名誉官司。可马克龙这边松口让勒科尔努让步,那边又守住养老金改革的红线,根本没诚意打破僵局。 法国的困境早已不是自家的事,成了欧盟的“定时炸弹”。 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就警告,法国的债务问题会拖累整个欧洲经济,要是真走到向IMF求助的地步,规模可比当年希腊危机大多了。 要知道,法国国债占全球主权债市场的6%,一旦违约,全球金融市场都得抖三抖。 有人说法国的福利制度是 “理想主义的陷阱”,这话不无道理。福利本身不是问题,但当福利支出远超经济承载力,当救济变成部分人的 “长期饭票”,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勒科尔努的改革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毕竟在议会左翼、中间派、极右翼三足鼎立的格局下,任何政策都可能被联手否决。 如今的法国就像一艘负重前行的船,3 万亿债务是压舱石,福利改革是调整航向的舵,而社会撕裂则是随时可能掀起的风浪。 英媒的 “欧洲病夫” 评价或许刺耳,但确实戳中了问题的要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西媒:法国是将欧洲拖向衰退的新“欧洲病夫”,参考消息
9月18日,《印度教徒报》组织的一场新书研讨会上,印度前驻华大使顾凯杰说,如果我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