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开放活动航展解读
红箭-12属于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可有效打击现代主战坦克。目前我军同时列装两种不同厂所生产的版本。
多种攻击模式: 导弹具备攻顶和侧面打击两种模式,攻顶模式是首选,可有效打击暴露的装甲目标;侧面打击则用于对付有遮蔽的目标。
射程配置: 作为步兵连火力排的装备,红箭-12的2.5公里射程与营级和旅级的远程反坦克导弹形成梯次火力配置。
导引头差异: 红箭-12存在两种主要型号,区别在于导引头。低成本版本(高德红外)采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导引头,而高性能版本(203所)采用电视/红外双模导引头。
热成像导引头(低成本版): 低成本版本采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但在沙漠环境和复杂环境下,命中率可能受到影响。
电视/红外双模导引头(高性能版): 高性能版本采用电视+红外双模导引头,通过图像融合处理,提升了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命中率,适用性更强。
软发射技术: 红箭-12采用软发射技术,使其能够在建筑物或碉堡内发射,具备更好的隐蔽性和适应性。
顶攻模式: 导弹具备顶攻模式,可攻击坦克顶部装甲,这是坦克防护最薄弱的部位,能有效提高毁伤效果。红箭-12采用掠飞攻顶方式,利用炸药爆炸形成的金属射流垂直向下攻击目标。
串联式聚能战斗部: 红箭-12配备串联式聚能战斗部,前级战斗部用于破坏反应装甲,主装药则接力破甲,提高破甲威力,可穿透11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
发展前景与成本考量: 红箭-12的性能与美国“标枪”等同类导弹相当,未来可能替换现有的红箭-73和红箭-8,成为我军团营级作战部队的主力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