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教育界的明星,讲台下坐满家长,镜头前谈教育理想,书架上摆满畅销书。 没人

生财引擎 2025-09-29 19:53:34

他曾经是教育界的明星,讲台下坐满家长,镜头前谈教育理想,书架上摆满畅销书。 没人想到,一场政策调整,几笔资金挪用,就让他从“育人者”变成失信名单上的名字。 不是他多坏,而是他太相信了——相信教育能绕开资本,相信口碑能对抗规则,相信只要讲得动听,世界就会一直鼓掌。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王校长”。 他们不是骗子,是理想主义者掉进了系统缝隙里。 他们用激情办学,却忘了合同和监管;他们用情怀感动家长,却没算清每笔预收费的去向。 当政策收紧,资金链断裂,那些曾经为他鼓掌的人,转身就骂他“割韭菜”。 没人问,为什么我们一边追捧“教育企业家”,一边又不允许教育有商业逻辑? 更可怕的是,他们跌倒后,社会连同情都吝啬。 心理学说,高地位者突然坠落,比普通人更容易崩溃。 不是因为穷,是因为“曾经被仰望”比“现在被唾弃”更疼。 有人去送外卖,有人开豆瓣小组写长文,有人在B站拍自己扫教室的视频。 没人再叫他校长,但弹幕里全是“谢谢你没闭嘴”。 真正的悲剧,不是他输了,而是我们只愿意记住赢家。 我们急着消费他的失败,却不愿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曾是那个掏空积蓄送孩子去他机构的家长。 他不是一个人的崩塌,是我们集体焦虑的倒影。 现在,他可能在某个小城的出租屋里,整理旧教案。 没人出书,没人采访,但他写的每一页,比当年的演讲更真实。 这世界总在制造英雄,然后急着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 可最深的救赎,往往藏在那些不再被看见的人手里。

0 阅读:37
生财引擎

生财引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