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等媒体9月28日报道,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发展迅速,目前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黄仁勋用“几纳秒”这个词,其实是个很巧妙的比喻。在芯片世界里,一纳秒是十亿分之一秒,是衡量信号传输和计算速度的基本单位。他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强调中美差距在技术上已经非常微小,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这场竞争已经进入了毫秒必争的白热化阶段。 这番表态出自黄仁勋之口,分量非同一般。作为全球AI芯片的绝对龙头,英伟达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走向。他的言论也打破了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渲染的“中国芯片技术落后很多年”的刻板印象。 当然,黄仁勋这么说,背后也有自己的商业考量。中国是英伟达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尽管美国的出口管制让他不得不推出“特供版”芯片,但他显然不希望看到这个庞大市场被本土企业完全替代。 他这番话既给了美国政府一个提醒——过度打压可能适得其反,也向中国释放了积极信号——英伟达仍希望继续保持合作。 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确实有目共睹。在制造工艺上,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7纳米芯片的量产,虽然在良率和成本上与台积电、三星还有差距,但这已经是巨大的突破。在AI芯片设计领域,华为昇腾系列芯片也在不断追赶,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甚至能与英伟达的A100一较高下。 此外,中国在芯片全产业链上的布局也在加速,从设备、材料到EDA软件,都有不少企业在默默攻关。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黄仁勋的“几纳秒”更多是指在特定先进制程上的差距。在整个芯片生态系统上,比如高端光刻机、核心专利、基础软件等方面,中国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这场芯片竞赛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既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持续投入,也需要我们开放合作、博采众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南华早报》等媒体9月28日报道,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29 20:36:52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