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预防!福建职业病防治交出高分答卷

“五年前车间噪音刺耳,如今隔音房挡去轰鸣,口罩一天下来都干净。”福建晋江一家陶瓷企业老工人老李的感受,折射出企业的转变。这家曾受粉尘、噪音困扰的企业,通过改造防护设施改善了车间环境,还成了行业参考样本。

近年来,福建以这类企业实践为起点,聚焦重点行业、关键岗位,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政企联动织密职业健康防护网,推动全省职业病防治从“被动整改”迈向“主动预防”。

陶瓷厂五年投入400万“主动突围”

此前,晋江舒适陶瓷厂受粉尘、噪音问题困扰,工人健康异常比例逐年上升,加之周边同行曾因忽视防护,出现尘肺病,赔偿超百万元,2022年起,企业负责人苏达程下定决心进行改造。

在该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职控中心”)副主任柯宗枝带领省级专家及当地卫健部门多次走访,结合生产梳理治理痛点,明确改造方向:更换新式设备,从源头控制降低粉尘和噪声;搭建磨边机隔音房,增设除尘器,优化了工作方式。

省职控中心副主任柯宗枝及专家团队走访企业

据苏达程介绍,首年投入100多万,五年累计投入400余万元。2022年至今,晋江卫健部门每两个月走访协助,最终实现车间粉尘浓度下降88%、噪音问题根治、员工体检异常率连续三年下降,更成为卫健部门组织观摩的行业样板。

“改造后员工安心、客户认可,这才是长久发展的底气。”苏达程说。

专项治理为抓手

政企联动破难题

“很多企业不是不想改,而是不知道怎么改。”省职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庄灵杰表示,福建常见职业病涵盖尘肺病、化学毒物伤害、噪声危害等,企业缺专业指导,易陷入“投入高、效果差”困境。

福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曾受化学毒物挥发、粉尘扩散困扰,也面临合规压力。为了改变,公司成立防治领导小组与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厂房按标布局改造,同时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如今,该公司三年无新增职业病,环境达标,员工满意度超98%。

这并非个例,福建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帮扶体系:省级专家定期下沉出“一企一策”方案,市县卫健部门不定期入企培训、排查风险,让越来越多企业走出改造困境。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检测

转向“事前预防”

织密全域防护网

在专项治理推进过程中,我省职业病防治从“事后应对”转向“事前预防”,让防护网覆盖更多劳动者。

柯宗枝副主任介绍,监管端推行“线上+线下”双监测,企业按要求每年更新检测数据和体检报告,超标即预警;

省职控中心每年“回头看”,随机抽企业监测,当场纠改问题防反弹。

此外,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健康大数据”,通过分析数十万份员工体检数据、企业检测报告,精准锁定高风险领域,重点督促、提前干预。

截至目前,福建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全省纳入治理企业5875家,已完成治理5820家,完成率99.1%,申报率达96.65%,治理岗位合格率96.16%,均超额完成专项治理方案要求的申报率达90%、岗位合格率达85%目标,数十万从业人员受益。

下一步,省卫健委职业健康处将强化与发改、工信等部门信息共享,瞄准石材、水泥、建材、化工、陶瓷等重点突出行业精准发力,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干预,进一步推动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向“精准提质”迈进。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