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动动我试试! 这两天美国在咱们周边部署核武器和导弹的事儿,让我想起当年搞北斗系

历史透视眼 2025-09-30 12:24:34

你动动我试试! 这两天美国在咱们周边部署核武器和导弹的事儿,让我想起当年搞北斗系统的时候。 媒体公开报道,美国在中国周边谋划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和核武器,摆出一副“延伸威慑”的姿态。 美国一直用这种方法搞战略压制。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现在不再公开提打中国卫星。 这话在北斗系统建设时,外媒上出现过,说在必要关头可以对中国卫星采取行动。 那时候中国还没公开展示反卫星能力。 可2007年一场试验彻底改了局面。 那年1月11日,中国用一枚带动能弹头的导弹击毁了一颗在轨废弃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 拦截高度约865公里,卫星重约750公斤。 这是一次真实的反卫星导弹试验。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公开确认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 这次行动没提前大张旗鼓宣传,外交部事后才在1月23日确认,并称事前已按程序通报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 当时世界舆论一片震惊。 美国、俄罗斯都曾在冷战时期做过反卫星试验。 但那时中国没有被视为空间安全的直接参与者。 这一次显示了动能拦截、轨道计算、探测跟踪能力的成熟。 反卫星技术不只是打个卫星那么简单。 导弹得有足够速度,得有精准制导,还要能在太空环境里做末段修正。 中国在这场试验中用的是“开拓者一号”导弹,有外界分析称其技术源自东风21系列的衍生型。 不管型号如何,这次试验的战略信号清清楚楚。 这意味着中国可以用常规弹道导弹技术直接拦截高轨低轨卫星。 美国如果要动手打北斗卫星,就得考虑中国的对等能力。 这就是现实,从此以后,国际上再也没听到公开的“打北斗”言论。 这不是巧合,美国自己也知道,打别人的卫星不是没有代价的。 反卫星能力往往是战略对等的第一步。 中国在这件事上用行动说话。 东风21是中国中程弹道导弹的主力,机动发射、反舰、反卫星都有不同改型。 有资料说,反卫星试验用的动能拦截器技术远高于地对地打击要求。 要掌握轨道计算、提前数分钟完成拦截解算,导弹必须拥有高精度的姿态控制和制导系统。 这背后是一整套测控、雷达、卫星侦测、数据链的体系。 这次试验说明中国不仅有导弹,还能在太空层面形成防护。 北斗系统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 北斗不是一颗卫星,是一整个全球导航网络。 一旦建成,对军事和民用都有重要作用。 当年有人扬言要在必要关头打中国卫星,就是冲着这条命脉来的。 但在反卫星能力公开展示之后,外界声音变了。 这就是威慑的力量。 今天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导弹和核武器,搞所谓“堤丰”系统,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寻找战略支点。 美国媒体公开说要在日本、菲律宾、关岛等地扩充中程导弹阵地。 中国外交代表多次在联合国呼吁美国撤走这些部署,指出这会压缩战略预警窗口,破坏地区稳定。 站在正义立场,这种单方面搞中导、核武器部署的做法没有合法性。 美国想把冷战那套吓唬人搬到亚太来,显然碰上了新局面。 中国在导弹、反导、反卫星、航天防护上的能力不是嘴上说说,是实打实建设出来的。 “你动动我试试”不是口号,是底线。 在今天的国际博弈里,喊话没用,能力才是硬通货。 美国在亚太搞导弹部署的同时,中国的东风系列不断更新,反导、反卫星、反舰多领域同步推进。 一边搞北斗升级,一边搞空间防护,一边搞战略预警。 这种全链条能力意味着,任何对中国卫星、导弹的威胁都要重新评估代价。 中国不主动挑衅,但绝不允许他国破坏自己的核心利益。 当年2007年那场反卫星试验,是一记警钟。 今天美国在周边搞核武器、导弹部署,又是在测试中国底线。 结果不言自明。 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不是建立在威胁和讹诈基础上。 站在中国一方,这场博弈的态度只能是: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再忍让。 有能力,才有底气。 参考信息: 《我国首次公开反卫星试验详情》·新华网·2007-01-24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