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

睡觉的青岛 2025-09-30 13:05:20

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 “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 “三连击”: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剔除 4 家波兰食品厂、对波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这一套精准操作,打得华沙措手不及。 波兰近期一边拿着中国合作的红利,一边喊着 “经济捆绑” 的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先不说别的,单看格但斯克港那 60% 的集装箱都印着 “中国制造” 的标记,就知道这所谓的 “捆绑”,更像是波兰主动凑上来的 “共赢”。宁波舟山港早就跟它开通了四条直航航线,2024 年一年的货运量就冲到 35 万标准箱,这些箱子里装的可不是什么 “枷锁”,而是波兰超市里的家电、工厂里的零部件,还有老百姓餐桌上的日用品。 要说合作的甜头,波兰这些年尝得可不少。2024 年宁波跟波兰的进出口额直接达到 31 亿美元,同比还涨了 19%,这个增速在欧盟国家里算得上亮眼。 宁波的企业早就把波兰当成进军欧洲的 “桥头堡”,拓普集团在波兰设厂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直接给当地创造了不少高技能岗位;铁大大供应链建的分拨中心,把中欧班列的物流时效压缩到极致;就连艾科制冷的工厂,都能实现 48 小时本地配送,这些中资带来的不仅是投资,更是实打实的产业升级机会。 波兰自己也清楚这点,之前波兰投资贸易局还专门跑到宁波推介,说自家有 2600 万高技能劳动力,能给中企提供税收豁免和研发奖励,那时候可没提什么 “捆绑”。 再看被波兰拿出来炒作的啤酒厂并购案,本质就是正常的商业合作。早几年华润集团就参与过波兰 Lech 啤酒资产的竞标,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品牌,还曾造出 4250 升的吉尼斯纪录啤酒杯,当时百威英博给包括 Lech 在内的三个欧洲啤酒品牌估值就有 50 亿欧元,中国企业愿意出价竞购,本是给波兰资产增值的好事,结果反倒被安上 “经济捆绑” 的帽子,这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波兰食品一直想挤进中国市场,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把波兰麦片、牛奶卖进中国千家万户,就连百年历史的波兰水晶杯,都靠中国博览会拿到大订单,这些合作从来都是你情我愿。 真等中国拿出反制措施,波兰才慌了神。先说说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中欧之间 90% 的铁路货运量都得经波兰入境欧盟,2024 年这条线路的货物价值就飙到 250.7 亿欧元,同比涨了近 85%。 之前波兰一度关闭波白边境,光义乌一家货运公司就积压了四五十个货柜,清关花了整整一周,现在暂停新舱位,那些靠班列吃饭的波兰物流企业、港口运营商第一个扛不住,毕竟格但斯克港 60% 的集装箱都来自中国,少了这些货源,港口的起重机都得闲下来。 剔除 4 家波兰食品厂的影响更直接。虽然 2005 年前三季度波兰对华食品出口才 1149 万美元,但这些年靠着中国市场的拉动,乳清、肉类等产品出口早就翻了倍。宁波的超市里摆着不少波兰进口食品,这些都得经过中国的准入审核,被剔除的 4 家厂不仅丢了现成的订单,后续想再进入中国市场更是难上加难。要知道,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一直在涨,波兰本可以借着这股势头扩大份额,现在反而把机会让给了其他中东欧国家。 对波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更是戳中了波兰的痛点。早年间中波就签过 8500 万美元的财政合作协议,当时年利率才 1.98%,还有两年宽限期,还款能分 24 期。现在加收溢价,意味着波兰要建公路、医院这些基建项目,融资成本得往上走。波兰本来就依赖外部投资搞建设,之前连环保项目都要靠中国贷款支持,现在融资成本涨了,要么缩减基建规模,要么就得找别人接盘,可谁能像中国这样给出长期低息的支持呢? 欧盟想把 “中国 - 中东欧合作” 列入 “混合威胁清单” 抱团施压,更像是虚张声势。中东欧国家里,匈牙利、塞尔维亚这些国家跟中国合作得好好的,达巴尔水电站、伊沃维克风电项目都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清洁能源,他们可不想跟着波兰放弃红利。欧盟内部本身就有分歧,德国、荷兰或许想施压,但更多国家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真要抱团制裁,最先受伤的是自己的企业。 说到底,波兰的底气根本站不住脚。格但斯克港离了中国集装箱,货运量得掉一大截;中欧班列少了新舱位,物流优势就没了;食品厂被剔除,出口收入要缩水;贷款溢价一加,基建都得停一停。这些年中国给的合作红利明明摆在眼前,2024 年宁波在波兰设了 25 家企业,波兰在宁波也有 23 家外企,双方早就你中有我。

0 阅读:54
睡觉的青岛

睡觉的青岛

自有星光璀璨,不惧夜色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