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前驻华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 中国现在的军力早不是十几年前的样子了,庞大的陆海空三军、数量不明的导弹和核武器,早就把 “直接军事对抗能赢” 的幻想打破了,真要硬碰硬,美国根本没把握。 先说说中国陆军的底气。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面作战力量,中国陆军现在早不是只靠人数取胜的 “老印象” 了。光是现役的 99A 主战坦克就有上千辆,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能抵御多数反坦克导弹,125 毫米滑膛炮能击穿西方主流坦克的装甲,还能发射炮射导弹,打击范围远超传统火炮。 更别说还有大量的轮式装甲车、自行火炮和远程火箭炮,比如 PHL-191 远程火箭炮,射程能到 500 公里以上,精度堪比导弹,能在战场上快速覆盖敌方阵地。 而且陆军还在推进信息化转型,单兵数字化装备、无人机侦察单元普及到基层部队,作战协同能力大幅提升,这种规模加质量的组合,让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在陆地上招惹中国。 海军的发展更是让美国坐不住。这些年中国海军的舰艇 “下饺子” 不是空话,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刚海试就引发全球关注,能搭载歼 - 35 隐身舰载机和空警 - 600 预警机,整体作战能力直逼美国现役航母。 再加上辽宁舰、山东舰,中国已经有三艘航母,航母编队的远洋训练越来越频繁,去年还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展示了远洋部署能力。 驱逐舰方面,055 型万吨大驱已经服役 8 艘,这种舰艇防空、反导、反舰、反潜能力全面,能为航母编队撑起 “保护伞”,也能单独执行远洋任务。 还有数量众多的护卫舰、潜艇,尤其是新型核潜艇,静音性能和打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让中国海军的水下威慑力更上一层楼。美国海军虽然还保有 11 艘航母,但要在西太平洋与中国海军对抗,早已没了过去 “碾压式” 的优势。 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威慑力更不用多说。歼 - 20 隐身战斗机已经列装多个航空兵旅,这种战机的隐身性能、机动性和航电系统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能在空战中占据主动权,还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 运 - 20 大型运输机的批量服役,让中国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能快速向远方部署兵力和装备。而导弹部队更是中国的 “杀手锏”,东风 - 21D、东风 - 26 反舰弹道导弹,被称为 “航母杀手”,能对移动中的航母编队实施精确打击。 东风 - 41 洲际导弹能覆盖全球,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反导系统很难拦截。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导弹数量一直是 “未知数”,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让美国不敢轻易赌 “能扛住中国的导弹打击”。 核武器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奉行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政策,但数量不明的核弹头和强大的投送能力,足以让任何国家打消 “核冒险” 的念头。 美国虽然核弹头数量更多,但中国的核反击能力早已成熟,即便遭受首轮核打击,也能发起有效的核反击,这种 “相互确保摧毁” 的态势,让美国根本不敢把核威慑当成对抗中国的筹码。 美国前驻华大使,很清楚北约和美国的军事短板,这些年美国把大量军力投入到欧洲和中东,在西太平洋的部署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中国军力却在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在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能力上的突破,让美国在第一岛链内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受限。 他说 “不与中国打仗”,不是怂了,而是基于现实的判断:直接军事对抗不仅赢不了,还会让美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甚至动摇其全球霸权地位。 现在美国对付中国的思路,早就从 “军事对抗” 转向了 “遏制围堵”,比如拉着北约盟友在亚太搞军演、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制裁、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 但这些手段能不能奏效,还要看中国的应对,毕竟中国军力的提升,已经为国家发展撑起了坚实的 “安全伞”,不管美国怎么折腾,只要没把握在军事上赢过中国,就不敢真的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卢特的话,不过是把这种现实摆到了台面上而已。 这个言论背后,是美国对自身相对衰落的不安与焦虑。任何霸权国家都难以坦然面对自身影响力的相对下降,美国也不例外。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主题。顺应这一潮流,美国可以实现优雅转型;逆势而动,不仅消耗国力,最终还会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美国海军的观点认为,长期以来,美国都认为中国武统台湾省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海军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