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是王道士来到莫高窟的前一年,张掖市高台县南华乡一座破败的村庄里,有一个男婴出生。他本名叫郭永科,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活下去,他只好去地主家当短工。1926年,刚刚成立的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冯玉祥为了响应北伐,在西北大量征兵。所谓征兵,其实就是抓壮丁。古代有俗语说“关西出将”,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名将辈出,但在民国时期,有太多铁铮铮的西北汉子还没有摸过枪,就在战场上糊里糊涂丧生了。郭永科从军阀的搜捕中逃了出来,从此不敢回乡,只好一路向西。
★
幸好年轻的郭永科有一膀子力气,他一边逃难,一边打短工,一直逃到了踏实堡(今瓜州县锁阳城镇)。榆林窟位于踏实堡的四十里处,此时的石窟由一位名叫马荣贵的道长看护,郭永科觉得当道士总比当短工强一点,为了更好的生活,他打算拜马荣贵为师。
当时道长收徒弟一般只收儿徒,就是自小跟着道长,培养如父子一样的感情,长大后给自己养老送终。马荣贵见此时的郭永科已经三十岁了,不愿意再收他,郭永科却十分坚持,常常在农闲时前来侍奉马道长。前后三年,郭永科都不改初心,马道长被他的坚持所感动,正式收他为徒,并赐道号“元亨”。
对比郭元亨与王圆箓的命运,同样是贫民的身份、家破人亡的遭遇、逃难的经历、当道士的选择和守护敦煌石窟,可以发现他们在四十岁之前是何其相似。甚至,两人或许也相遇过,因为莫高窟和榆林窟之间历来联系十分紧密,作为敦煌地区最有威望的道长,王道士是当地的道教首领,也可以说是郭道长的顶头上司。王道士应该来过榆林窟指导过马荣贵道长守护洞窟的工作,他可是看守洞窟的好手,同时也是新道士郭元亨的宗教偶像。然而,两个人后来的命运和在历史上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
就在郭元亨成为道士的一年后,王道士仙逝,郭元亨是否跟着师父马荣贵前往敦煌吊唁,我们不得而知。此后的日子,郭元亨师徒几人住在榆林窟旁边平坦的蘑菇台子,种着几十亩薄田,安稳度日。
然而,马荣贵的内心其实从未安稳过,因为他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关乎榆林窟前后几代道长守护在这里的意义,已经年迈的他十分担心自己一旦遇害,几代守窟人的心血将化为泡影。是时候选择一个新的继承人了。马荣贵看中了郭元亨,于是就在榆林窟道长楼的密室里给这个亲传弟子讲起了象牙佛的故事……
未完待续——
采自邢耀龙——《敦煌大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