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又刷新三观了!浓眉大眼的央企上市公司竟然也搞财务造假,而且造假事件连续长达

喜欢小毛哥 2025-10-02 07:43:06

真的是又刷新三观了!浓眉大眼的央企上市公司竟然也搞财务造假,而且造假事件连续长达4年。央国企这样的号称没有财务造假动机的“净土”也沦落了? 近日,沈阳化工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下发的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内容显示,沈阳化工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搞财务造假。其中《2018 年年度报告》虚减营业成本1.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80.44%;《2019年年度报告》 虚减营业成本2.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04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29.40%;《2020年年度报告》虚减营业成本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04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9.14%;《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成本1.48亿元,虚减利润总额1.4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70.11%。 为此,证监局对沈阳化工做出了处罚。其中沈阳化工这个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700万元的罚款,其他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相关负责人分别被处以100万-350万左右不等的罚款。 大家看这个消息,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刷新三观了? 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一是公司的身份。沈阳化工是实打实的央企上市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是中国蓝星集团,占股46.03%。而中国蓝星背后的实控人则是国务院国资委;所以大家看到这个事情是不是有点错愕?正儿八经的央企上市公司竟然也能这么的搞财务造假,这不是有点刷新认识了吗? 按理来说,央企各种监管严格,审计,风控等等,而且被各种部门监管,同时,央企里面的这些个公司高管,基本没有什么股份,也就是说搞财务造假,原始动力是不太足的。毕竟造假了,股价抬升了,他们也拿不到什么好处。所以,正常逻辑来说,央国企搞财务造假的动力是比较低的,而民营企业则不一样了。 因此,不少人选股时,都是对于央国企有一种天然的信任。现在来看,这份信任估计也得打个问号了。 二是造假时间比较长。沈阳化工2018年到2021年,连续4年搞财务造假。4年时间,中间都没有被发现,这是不是意味着中间的监管缺失了呢? 三是造假的比例较大。虽然说沈阳化工,每年虚增利润的金额也就一个多亿,看似不多。但是占当年的利润总额可不低,比如2018 年虚增利润总额1.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80.44%;2021年虚减利润总额1.4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70.11%。相当于当年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是虚增的了。这样性质就比较恶劣了。 因此,大家看到这个央企上市公司也搞连续财务造假的事情,是不是有点惊呆了?下次选股,不管是央国企也好,还是民营企业也罢,得多一份谨慎了!

0 阅读:0
喜欢小毛哥

喜欢小毛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