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在谈到半岛问题时,给韩国提出一个建议,非常具有前沿性。朝鲜半岛本来是一个国

史鉴奇谈 2025-10-02 12:01:38

高志凯在谈到半岛问题时,给韩国提出一个建议,非常具有前沿性。朝鲜半岛本来是一个国家,后来因二战爆发后分裂成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此后两个国家敌我相对,都想一统半岛,但是实力相当,都不敢轻举妄动。   朝鲜半岛本是完整一块,二战结束后就变了天。1945年苏美军队分别进驻南北,北纬38度线成了临时分界线,半岛从此陷入分裂状态。1948年,韩国和朝鲜先后宣布建国,这道裂痕就此固化。   后来朝鲜战争打了三年,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为界继续分裂。两边都想完成统一,可实力掰手腕不分上下,谁也不敢轻易迈步。   矛盾越积越深,韩国的麻烦就来了。它明明踩在亚欧大陆上,却硬生生被南北关系给逼成了“陆上岛国”。朝鲜直接切断了它与大陆的陆路连接,所有地面通道全成了摆设。   曾经朝韩之间还有五条交通线路,两条铁路三条公路,京义线铁路一度日运输能力能到上万人次。2008年前开城工业园热闹时,每天上千韩国人能跨过分界线去朝鲜,双方还聊过非军事区“三通”的事。可后来关系急转直下,这些线路不是拆除就是废弃,开城工业园开开停停,旅游项目也彻底黄了。   2024年10月,朝鲜直接宣布完全切断所有连接铁路公路,还加固防御设施搞要塞化。这举动看着猛烈,实则只是给早已中断的往来盖了章,彻底坐实了韩国的“陆封”困境。   这困境可不是说说而已,直接戳在韩国经济的腰眼上。韩国外贸运输里,海运占比高达99%,几乎所有东西都得靠船运进来运出去。陆路断了,等于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了海运这一个篮子。   2021年那波车用尿素短缺,把这短板暴露得明明白白。韩国柴油车占比极高,2600万辆机动车里有919万辆是柴油车,其中216万辆得靠车用尿素才能跑起来。而它的工业尿素97.6%都从中国进口,国内工厂早因没竞争力倒闭了。   那回尿素一断供,10升车用尿素涨到10万韩元,大货车从首尔到釜山的成本陡增,不少司机直接停运。干线物流差点瘫痪,港口集装箱运输一旦停摆,整个进出口就得跟着崩,这就是“陆封”带来的连锁反应。   去年红海危机更狠,直接给韩国车企来了记闷棍。雷诺韩国汽车九成出口靠欧洲,危机一来,运输船找不到,上个月出口量暴跌九成,就剩226辆,数千辆车堆在釜山工厂里发霉。   其他车企只能绕道好望角,运输时间凭空拉长,成本跟着飞涨。石化企业更难受,油价波动加运费暴涨,客户嫌贵不买,只能打折甩卖,有的订单直接因出价太低取消了。   韩国贸易协会统计过,七成以上进出口企业都被这场危机拖进了物流泥潭。想赶工期的只能加班赶工,实在急的就选空运,可空运成本高得离谱,不是谁家都扛得住。   更要命的是,海运这篮子本身就不结实。国际局势一动,运费就跟坐过山车似的。遇上胡塞武装这样的势力搅局,航线要么中断要么绕远,货物滞留成了常态。   韩国政府也不是没折腾过。2021年尿素危机时,他们用军用运输机从澳大利亚拉了2万升尿素,结果这点量只够2000辆卡车跑一两天,纯属杯水车薪。他们又紧急找中国协商通关,把海关检测从20天缩到三四天,还去求俄罗斯、印尼找货源,才算勉强过关。   可这都是临时抱佛脚,没解决根本问题。高志凯的建议,恰恰就是要韩国跳出这种“救火模式”。他看准了韩国的核心痛点:被切断的大陆连接性,才是制约它发展的真正枷锁。   朝韩关系不是没好过,1972年双方就发表过《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三项原则。1991年还签过《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1994年金日成甚至愿意无条件和韩国总统会晤。2000年和2018年的南北首脑会晤,都曾让外界看到缓和的希望。   这些过往证明,那些被拆的铁路、封的公路,不是不能重新连通。被撤销的交流机构能重建,协议能重签,关键就看韩国有没有魄力从民族利益出发,迈出缓和的那一步。   一旦陆路通道重启,韩国就能真正接入亚欧大陆网络。天然气不用再全靠海运,从俄罗斯、中亚走管道就能直达,成本能降一大截。外贸货物能通过铁路连接中国,再接入中欧班列网络,不用再死磕海运一条路。   红海危机里那种出口暴跌九成的窘境,或许就能避免。车用尿素这类关键物资,也能通过陆路建立稳定补给线,不用再靠军用飞机救急。   现在韩国的处境,其实和当初被波兰“卡脖子”的中欧班列很像。都把希望押在单一通道上,看似高效,实则把命脉递到了别人手里。高志凯的建议,就是要韩国赶紧建“Plan B”,把“陆封”的死局盘活。   官方信源:央视网《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大事记》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