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滔滔,东吴在三国里像个低调的生意人,不争霸只守家,结果比魏蜀都活得更长。

闻史忆今阁 2025-10-02 13:43:13

长江水滔滔,东吴在三国里像个低调的生意人,不争霸只守家,结果比魏蜀都活得更长。 说起三国,大家脑子里立马蹦出曹操的“乱世奸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可东吴呢?好像除了孙权年纪大、活得久,就没太多存在感了。 但是这个看似“最弱”的政权,居然是三国中最长寿的! 魏国被司马家篡了,蜀国被邓艾一锅端了,唯独东吴顽强地撑到了最后。 这个要战略没战略、要野心没野心的东吴,凭什么能活成三国“大结局”? 东吴能坚持这么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脚下这条长江。 当时曹魏和后来的西晋军队,主要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面对宽阔的长江,他们就像旱鸭子看大海——干着急。 东吴却把长江变成了自家“护城河”,靠着天下第一的水师,牢牢控制着江面。北方那些旱鸭子战船过来,基本就是送人头。 这就像有个天然屏障,敌人想打进来?先问问长江答不答应!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魏蜀吴三家,就东吴最“佛系”。 曹操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一心要统一天下;刘备更不用说,“兴复汉室”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诸葛亮北伐差点把命都搭进去。 唯独东吴,没什么统一天下的雄心,就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孙权早期还能搞个赤壁之战,后期就越来越保守。周瑜死后,东吴的进取心好像也跟着没了。 这种保守性格,反而让东吴不会像蜀汉那样拼命折腾,也不会像曹魏那样树敌无数。在乱世中,有时候不做傻事,比做聪明事更重要。 东吴占据的江南地区,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个鱼米之乡了。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稻米一年两熟,丝绸、茶叶要啥有啥。这套经济体系,让东吴哪怕失去了蜀汉这个贸易伙伴,照样能自己过得很好。 反观蜀汉,后期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还硬撑着北伐。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寿命,这话一点没错。 当然了,东吴也不是铁板一块。孙权晚年搞出了“南鲁党争”,自己人整自己人,流放了不少贤臣。后来接班的几个皇帝,不是年纪小就是经验不足,权臣专权的情况屡见不鲜。 但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东吴人还是挺团结的。 史料记载,在最后的防御战中,建业城内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协助守城,妇女们赶制军服,商人们捐献军饷。这种上下齐心的场面,还是挺感人的。 不过东吴的长寿纪录,最终还是被自己人给断了。 他重用小人、残害大臣,搞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这波操作,简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 等到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出六路大军伐吴时,东吴已经离心离德,没什么抵抗力了。第二年的5月1日,孙皓只能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投降。 东吴这艘大船,最后还是从内部开始沉的。 回过头来看,东吴的长寿秘诀其实很简单——不瞎折腾、守住优势、稳住内部。 它没有曹魏的霸气,没有蜀汉的理想,却多了一份务实和耐心。在这个人人都想当老大的时代,有时候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反而能走得更远。

0 阅读:8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