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围攻孟良崮时华野打的非常艰难,74师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由于又是仰攻,所

回忆只剩悲凉 2025-10-03 23:44:33

据说,围攻孟良崮时华野打的非常艰难 ,74师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由于又是仰攻,所以伤亡很大,一度老许都有畏难情绪,陈毅亲自打电话命令继续攻击,9纵牺牲了多少人将来给你补充多少人。战役结束,天空下起了大雨,被俘74师官兵说:老天都帮共产党,天要灭74师,没办法。 民党那边,整编74师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这支部队从抗日时期就开始积累战绩,装备上全是美式武器,步枪、机枪、炮弹堆积如山,士兵训练也严格到家,纪律严明,作战经验丰富。相比之下,华东野战军当时正处于被动防御阶段,部队虽然士气高,但武器多是缴获的杂牌货,弹药供应跟不上,山地作战的仰攻态势更是雪上加霜。 1947年5月1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沂蒙山区设下口袋,目标直指冒进的74师。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当时正指挥多路部队进攻山东,74师师长张灵甫率部孤军深入,脱离了大部队的掩护。这本是华野的机会,但现实打起来远没那么简单。74师依托孟良崮的高地,层层设防,岩石和树丛成了天然工事,华野第九纵队在许世友指挥下负责主攻,从山脚往上爬,每一寸土地都得用命去争。仰攻的劣势显而易见,部队暴露在敌火力下,伤亡数字一路飙升。许世友作为老将,带兵打仗从黄麻起义就开始了,可这场仗让他也动了摇摆,觉得继续硬拼代价太大。这时,陈毅从后方指挥部直接打电话过来,语气斩钉截铁,许诺第九纵队损失多少人马,就从其他纵队抽调多少补上。这话一出,部队咬牙顶住了。 战役进行到第二天,形势更紧了。汤恩伯察觉不对劲,赶紧下令周边部队合围,黄伯韬的整编25师从南面猛扑过来,坦克和炮火一路轰鸣,直奔孟良崮。25师推进到天马山一线,离主战场就三公里远,炮弹都能砸到山顶。华野的阻击部队压力山大,外围拉锯战打得你来我往,阵地反复易手。粟裕作为副司令,当时在临时指挥部盯着地图,眉头紧锁,他算得清清楚楚:如果74师不速战速决,外围敌军一合拢,整个华野主力就得陷进包围圈,撤都撤不掉,那可真成中心开花了。粟裕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国民党那边兵力密集,飞机大炮齐上阵,华野只能靠步兵和少数炮兵硬扛。 转到第三天,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第一纵队叶飞部从侧翼包抄,集中所有炮弹不间断轰击,部队分成小组突进,炸开敌人的碉堡和铁丝网。第九纵队正面压上,许世友调整部署,抽调生力军顶替伤亡连队。74师那边,士兵两天两夜没合眼,水弹药都快见底,阵地开始松动。张灵甫下令死守,可部队的疲劳和补给短缺让防线像纸糊的一样。华野各纵队齐头并进,火力倾泻,敌军防线从山腰到峰顶逐步瓦解。到5月16日下午,整编74师全线崩溃,师长张灵甫阵亡,部队被歼灭三万余人。华野这边,攻山部队伤亡上万,外围阻击也损失不小,这场仗说惨胜不为过。 战役一结束,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沂蒙山区的土路瞬间成泥浆河,被俘的74师官兵排队下山,衣服湿透,脸上灰头土脸。其中不少人私下嘀咕,说老天爷都帮着共产党,这雨就是天要灭74师的信号,没辙了。这话听着像泄气,可也透出国民党军心的动摇。蒋介石在南京接到电报,气得直拍桌子,汤恩伯的绥靖区从此一蹶不振,黄伯韬的25师虽推进迅猛,但终究晚了一步,没能救出王牌部队。你说,这雨下得巧不巧?它不光浇灭了硝烟,还浇醒了国民党内部的疑虑。 孟良崮这仗的意义,远不止歼灭一支部队那么简单。它开创了在敌重兵集团中,从中央割歼主力的先例,华野从此站稳脚跟,山东战场转入主动。国民党五大主力丢了老大,剩下的部队士气低落,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计划泡汤。陈毅和粟裕的指挥艺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陈毅抓大局,稳军心;粟裕管细节,算路径。许世友和叶飞在前线拼杀,部队的韧劲儿让人佩服。反观国民党,张灵甫虽有战功,但冒进孤军,脱离协同;汤恩伯调度迟钝,黄伯韬推进虽猛,却没抓到时机。这仗打完,华野乘胜追击,几个月后莱芜战役又歼灭整编46师,山东全境解放指日可待。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闲庭信步

闲庭信步

2025-10-04 00:40

在隐约记忆中,莱芜战役发生在孟良崮战役之前,歼页李仙洲集团5.6万人(含46军、73军),怎么到了小编笔下变为整编46师?

回忆只剩悲凉

回忆只剩悲凉

回忆只剩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