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生一起新郎跳河事件,在结婚当天中午跳河,现在还没有找到 原本该敲锣打鼓接新娘的日子,新郎转身就往村外的河里跑,搜救队连捞三天,还是没见人 近期陕西某县,新郎小杨(化名)和新娘相恋两年,订婚时谈好彩礼12万、新房首付两家各出一半。结婚当天早上,新娘突然说要2万上车费,说是娘家的规矩。小杨爸妈是种玉米的,彩礼已经借了5万,这两万实在拿不出来。两人在婚车上吵了两句,小杨推开门就往河边冲,等亲戚追上,人已经没影了 其实陕西农村不少地方都有“上车费”的说法,原本是男方给女方买衣服的心意钱,一般1万以内。可最近几年,有些家庭把这当成了“面子工程”,临时加价的情况越来越多。2024年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陕西有西安鄠邑区、咸阳兴平市等10个县(区)列为试点,要求“彩礼透明、习俗简化”。可还是有人觉得“不给够就是不重视”,把好端端的习俗变成了索要钱款的借口 为什么结婚当天的临时加价,容易逼得人走极端? ①信任崩了——之前谈好的条件突然变,让人觉得“你一直在算计我”,心里的火一下就窜起来 ②钱压垮了——彩礼、房子已经花光了积蓄,再要两万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根本扛不住 ③情绪炸了——结婚当天人多事杂,本来就急,一吵架就容易冲昏头,做出傻事 小杨的事,其实是很多农村家庭的缩影。现在谈婚论嫁,先算“房子多少钱、彩礼多少万”,再算“感情深不深”。小杨妈说,“我们攒了二十多年的钱,就是想让儿子娶个媳妇,没想到把儿子逼没了”。新娘家后来也后悔,说“就是想让婆家重视女儿,没想到闹成这样”。彩礼本来是男方的心意,可一旦变成“必须要多少”,就成了冰冷的交易。就像隔壁村的王大爷说的,“以前结婚送两袋米、几匹布,日子也过得热热闹闹;现在送十万八万,倒把人逼得跳河” 有网友爆料“男方新房车子加彩礼二十万,结婚当天要两万上车费,实在借不到跳了河”;还有养女儿的网友说“我没要彩礼,反而倒贴31万,就希望女儿幸福”;更有网友无奈“女儿非要嫁没房没车的小伙,现在倒挺快乐”。最戳人的是第一条评论里的“逼死了老公,以后绝对不会幸福”——这句话里的后悔,比任何指责都疼。其实不管是要彩礼还是倒贴钱,最该想的是“两个人能不能好好过日子”,而不是“我能从对方那里拿到多少” 我觉得彩礼不是洪水猛兽,可要是变成“坐地起价”的工具,就变味了。婚姻是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不是两家比谁更有钱。小杨的爸妈现在每天坐在河边哭,新娘也天天躲在房里不说话,好好的婚礼变成这样,图什么呢?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你身边有没有因彩礼闹矛盾的事?你觉得该怎么避免这样的悲剧?
陕西新郎跳河了,2万"下车费"逼死新人?酒店喜糖还在,母亲当场晕厥太悲剧化了
【382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