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被宠成宝的非洲留学生,做不出二年级的数学题时,心中五味杂陈 旁边辅导的

星星不吃瓜 2025-10-04 18:16:07

当看到被宠成宝的非洲留学生,做不出二年级的数学题时,心中五味杂陈 旁边辅导的中国妈妈,指甲盖掐进掌心 手机里还存着自家孩子凌晨三点写奥数的照片 2025年9月 某省会高校非洲留学生汉语强化班 老师在黑板写“36÷4+5” 三个穿连帽衫的学生凑成圈 用法语念叨“trente-six divisé par quatre” 最后在本子上画了个“14” 老师赶紧翻他们的原国教材 才发现当地小学二年级 数学只教到“20以内加减” 连除法的概念都没有 搜索到2017年在华非洲留学生近5万 2025年增至约8万 其中62%选农业、机电、医护等实用专业 光明网报道 山东某高校学农的非洲留学生阿曼尼 跟着老师在试验田测土壤湿度 能算出“亩产增300斤”的公式 却算不清“36÷4” 某教育机构问卷 78%非洲学生说“汉语数学术语像密码” “被除数”翻译成法语是“dividende” 他们理解成“被分开的东西” 不是“要分的总数” 还有非洲32个国家的小学 数学课时每周不到3节 部分地区连课本都没有 孩子们靠老师在地上画数字学习 为什么非洲留学生做不出二年级数学题? ① 语言障碍 数学术语翻译后逻辑链断了 比如“除数”“商” 他们得先查字典才懂; ② 基础差异 非洲很多地区的小学 数学教育连“表内乘法”都没覆盖; ③ 进度脱节 中国二年级教“表内除法” 非洲同年级还在学“两位数加减” 根本衔接不上 国内家长的“无力感” 来自“自家孩子拼了12年 还是挤不进985” 而非洲留学生“轻松进高校” 其实是政策给“发展伙伴”的红利 我们要的不是“数学考满分的人” 是“能把农业技术带回去的人” 就像阿曼尼 在中国学会用传感器种玉米 回去后帮家乡的地增产20% 这比“会做二年级数学题”有用一百倍 我们的孩子拼的是“学术上限” 他们拼的是“实用价值” 根本不是一条赛道 家长们焦虑的“不公平” 其实是“赛道误解”——你在拼“高考分数线” 人家在拼“回去种出更多粮食” 网友评论“到底是谁,在主导这一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话戳中了所有家长的痛点 但主导的不是“谁” 是“发展需要” 教育既要养自己的未来 也要搭国际合作的桥 就像你家孩子学的“微积分” 能搞科研;非洲学生学的“玉米种植技术” 能救他们家乡的饥荒 两者都是“未来” 只是方向不同 我觉得 焦虑可以有 但别盯着“留学生做不出数学题”不放 我们的孩子赢在“从小练奥数”的逻辑思维 赢在“凌晨三点写作业”的韧性 这些才是未来的竞争力 政策倾斜的是“合作资源” 不是“教育公平” 公平从来都是“靠自己拼” 不是“比谁的入场券容易” 你觉得政策倾斜和教育公平 该怎么平衡?

0 阅读:24
星星不吃瓜

星星不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