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乌军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市的“电极零件厂”发动了袭击。该地距前线120公里。据推测,此次袭击是乌军使用海马斯完成打击的。 9月29日乌军敲掉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市那座电极零件厂,120公里的距离一摆出来,用脚想都知道主角肯定是“海马斯”,这玩意儿在俄乌战场上早把“远程精准偷袭”的标签焊死在身上了。 别以为120公里有多远,对海马斯来说就是常规操作,关键得看它揣了什么“弹药硬货”,毕竟普通火箭弹撑死也就45公里射程,增程弹顶破天80公里,要够到卡拉切夫,必然是换上了美国给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这可是海马斯的“射程放大器”。 这种MGM-140A型ATACMS导弹射程能到165公里,刚好把120公里外的目标圈进打击范围,虽然官方说圆概率误差两百多米,但打工厂这种大面积固定目标简直是小菜一碟。 去年10月乌军就用这招干过大事,三发ATACMS砸向别尔江斯克机场,直接炸废了九架俄军直升机,要知道那机场离前线足有150公里,当时俄军还觉得是安全区呢。 更妙的是这导弹带的集束战斗部,里面藏着九百五十枚小弹头,一炸开能覆盖三万多平方米,别说一栋工厂,就是一片停机坪都能扫个遍,这次卡拉切夫的工厂估计就是被这招拆了生产线。 海马斯能得手可不单靠导弹厉害,它自身就是个“游击高手”。脱胎于美军M270火箭炮却改了轮式底盘,全重才10.89吨,比不少卡车还轻便,公路上能飙到86公里/小时,找个树林或者厂房一躲,俄军侦察机都未必能揪出来。 上次打克里米亚杰扬科伊机场,它从赫尔松方向发射完12枚导弹,等俄军防空系统反应过来,早就撤到几十公里外了,连号称能拦500公里的S-400都只能干瞪眼。 这次打卡拉切夫估计也是老套路:找个隐蔽发射点,锁定坐标后一分钟内完成发射,接着收起发射管撒腿就跑,整个过程快得像“打完就溜的街头快攻”。 更关键的是,乌军这次打的根本不是普通工厂,卡拉切夫那座“电极零件厂”真名应该叫“Elektrodetal”,看着不起眼,却是俄军的“电子配件心脏”。 这厂子能造两万五千多种电子元件,小到无人机的电路板,大到防空导弹的制导模块,连俄军宝贝的“克拉苏哈-4”电子战设备都得靠它供货,说是俄军1500多家军工厂里的“关键节点”都不夸张。 之前乌军炸别尔哥罗德火电厂是断民生,这次炸电子厂是断军备,等于直接卡断了俄军部分武器的“零件供应线”,这种精准打击比炸十个弹药库还疼。 俄军其实早就在布良斯克部署了防空网,S-400、“铠甲”系统摆了不少,按说不该让海马斯轻易得手,但乌军早摸透了俄军防空的“脾气”。 之前布良斯克州曾遭6枚ATACMS袭击,俄军宣称击落5枚,可还是有1枚漏网引发火灾,这次估计又是故技重施——先用普通火箭弹佯攻,吸引防空系统开机暴露位置,等俄军火力都对准假目标,真正的ATACMS再贴着地面飞过来。 这种“声东击西”的套路玩得溜,就算是能变轨拦截的9M96E导弹,也架不住这种连环计,背后更少不了美军的“神助攻”,上次打杰扬科伊机场时,美军RQ-4B“全球鹰”无人机就在上空盘旋侦察,把工厂的坐标、防空系统的位置摸得一清二楚,数据直接传送给海马斯操作人员。 没有这精准的“眼睛”,海马斯再准也怕打错目标,毕竟卡拉切夫市人口密集,要精准砸中工厂而不波及太多民用区域,少了情报支持根本办不到。 这哪儿是乌军单独作战,分明是拿着美国的武器、靠着美国的情报,打了一场“借刀杀人”的精准打击。 看看之前的案例就知道这招多管用:2024年4月海马斯发射12枚ATACMS炸克里米亚机场,不仅毁了数架直升机,连S-400防空系统都被端了 去年10月卢甘斯克机场的袭击更是让俄军损失了关键的空中支援力量,这次打电子厂本质上是换了个目标类型,从直接毁装备变成了断后勤,路子更狠——俄军前线的导弹、无人机坏了,想换个电子零件都没地方找,长期下来战斗力肯定得打折扣。 海马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把“远、准、快”三个字捏得死死的:165公里的射程能突破前线屏障,GPS制导能精准锁死目标,86公里的时速能保证打完就跑。 俄军不是没防空,也不是没拦截过,但架不住这玩意儿像个“打游击的刺客”,不跟你正面硬刚,专挑后方关键目标下手,打完就藏,等你反应过来早就没影了。 卡拉切夫这厂子被炸后,俄军怕是得赶紧从其他地方调配件,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前线部队可等不起。 说到底,这次袭击就是海马斯这套“武器+战术+情报”组合拳的又一次表演,120公里的距离看似遥远,其实刚好踩在ATACMS的舒适打击区里,而那座藏在俄本土的电子厂,早就在乌军的目标清单上躺了很久。
9月29日,乌军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市的“电极零件厂”发动了袭击。该地距前
毛飞爱体育
2025-10-04 20:32:2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