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成都经开区如何扶持新兴产业?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智改数转”、智能网联、人才支持……

成都经开区如何扶持新兴产业?

成都经开区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区,今年1月至8月,全区整车产量54.49万辆、同比增长26.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93万辆、同比增长301%。

成都经开区有哪些政策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进行相关扶持?在人才引育、资金分配、项目扶持等关键环节有哪些具体举措?本期问策有答帮你答疑解惑。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李柯雨

问:成都经开区针对工业板块“智改数转”有哪些扶持政策?

答:支持企业创建标杆示范,对工业企业及园区入选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工厂名录的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卓越级及以上智能工厂、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相关试点示范项目,给予每个项目10万元奖励。对被评为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全面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对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评价的工业企业,根据评定等级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试点的企业,改造后达到验收标准的,按照市级认定改造补助金额的20%,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问:成都经开区正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出台了哪些法规政策?

答: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依托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深度融入成都市“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先后出台《龙泉驿区智能网联低速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运营管理规范(试行)》与《龙泉驿区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并率先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596.38公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评审机制——目前已完成48台无人物流小车的准入评估并发放示范运营许可,以扎实的制度保障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问:企业落地成都经开区,在人才招聘与留存方面可获哪些支持?

答:支持中介机构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主体需求,面向海内外精准引进符合《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的A类、B类、C类人才,每从区外全职引进1名人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5万元奖励,每个中介机构申报年度内累计最高奖励100万元。

对用人单位新引进的应届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生活补贴;对新进入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人才,给予15万元进站项目资助,16万元生活津贴,出站后继续留在区内创新创业的,给予20万元的安家补助。

问:成都经开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汽车产业主要承载地,对产业人才有什么政策吸引力?

答:支持引育产业领军人才,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年收入高于40万元的高端人才,按其年度个人收入的5%-20%给予奖励;

支持引育急需紧缺人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评定数字化人才,对新取得国家级试点示范、省级试点示范项目、市级智能工厂、市级数字化车间认定的用人单位,分别给予用人单位自主评定8名、5名、5名、3名数字化人才的资格,并给予数字化人才每人1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