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中美贸易战还没见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05 12:51:34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中美贸易战还没见分晓呢,外资就用“卖中债买美债”的动作,明晃晃摆出了对中美未来的态度。说的就是上个月,外资扎堆抛售中国主权债券,直接搞出了一波抛售潮,结果境外资金手里的中国债券总额,跌到了近五年最低。可与此同时,美债却被大量增持。   有人琢磨着,就算外资对美国市场还有点担心,但实打实的选择摆在这里,难道中美贸易战最后会让特朗普赢到最后?大量资金往美国流,只是个开头?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放出来的数据特别扎眼——外国投资者手里的美国国债总量,一下冲到了9.159万亿美元,直接创下历史新高。日本当月又加了38亿美元,持仓稳稳停在1.151万亿美元;英国更猛,增幅超5%,把持仓快推到9000亿美元了。   可同一时间,中国债市正经历“倒春寒”,外资连着三个月减持,单7月就卖了3000亿元人民币,持仓直接跌回2024年初的水平。这组反差强烈的数据,成了“资本用脚投票”说法的核心依据。   但没多少人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市还吸引了468亿美元外资净流入,是前一年同期的四倍;到6月底,外资托管的余额还有4.3万亿元人民币,占比稳稳维持在2.3%。这种短期的大起大落,更像是市场在调整持仓,不是真的彻底撤走了。   推着资金挪地方的关键,全在“利差”这张表里藏着,这可比什么“立场表态”实在多了。2025年中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涨到4.5%,可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倒跌到1.6%左右。   一涨一跌的利差,让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对冲后收益率变成了负数——意思就是不光赚不到利息,还得亏汇率差。资本本来就是追着收益跑的,这种情况下减持离场,再正常不过。   今年4月眼看利差反过来了,立马平仓把利润攥在手里,从头到尾都是精准的套利操作,跟对市场的“信心”没多大关系。   2025年4月,美国突然对近70%的进口商品加征10%到50%的关税,道琼斯指数一天就没了几千亿美元,市场一下慌了神,避险情绪直接拉满。   美债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安全资产仓库”,资金一慌,自然都往这儿躲,单7月就吸引了582亿美元净流入。可这波避险资金的“忠诚度”特别低,到8月,美债证券净流入就骤降到2亿美元,资金转场快得像坐过山车。   更有意思的是,从中国债市流出去的钱,也不是全奔着美国去。亚洲债券市场的数据显示,6月新兴市场整体净流出21.1亿美元,除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也都分走了不少,所谓“大量流向美国”,其实就是部分资金的阶段性选择而已。   咱们“卖美债”跟外资“卖中债”,根本就不是一个路子。2025年7月,中国减持了257亿美元美债,持仓降到7307亿美元,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低,但这是延续好几年的战略调整。   从2022年起,中国就一直在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不想太依赖某一种货币,同时还悄悄多买了些黄金,推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用得更广,本质上是主动调整资产配置。   再看外资减持中债,更多是被动应对市场波动——毕竟中国债券市场的基本面就摆在那儿:2025年上半年总规模超过24万亿美元,稳稳排在全球第二,还被纳入了国际主流债券指数,长期吸引力根本没减。   更重要的是,外资没打算彻底离开中国市场,只是在里面换了个“战场”——从债市挪到了股市。2025年4月以来A股涨得特别猛,单月就吸引了超13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流入,不少机构就是把债市的仓位,转到了股市里,相当于从左口袋换到了右口袋。   而且中国债市的开放力度还在加大,互换通成交已经到了8.2万亿元,境外机构现券成交也有11.8万亿元,最近三部门又放开了境外机构债券回购业务,这些都在让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好。   就算短期有减持,富时罗素WGBI指数纳入中国债市后,带来的资金还在持续进场,每个季度大概100亿美元的增量,也能起到缓冲作用,不会让市场波动太剧烈。   再说了,美国经济本身也没那么“能打”,很难支撑“长期吸引资金”的说法。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9月刚下调了预期,2025年美国实际GDP增速从1.9%砍到了1.4%,通胀却从2.2%上调到3.1%,到四季度失业率还要涨到4.5%。   上半年美国名义GDP看着涨到了14.99万亿美元,比中国多5.74万亿美元,但这里面不少是通胀撑起来的“水分”,实际产出增长并没那么强。   反观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占比虽然只有2.3%,但增长潜力大得很。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那些短期离场赚快钱的套利资金,说不定哪天看到利差又反过来了,或者中国债市估值有优势了,又会重新回来。

0 阅读:131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