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 打了1300多天,俄军

冷紫叶 2025-10-05 18:37:12

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 打了1300多天,俄军终于发现乌军“命门”——不是前线阵地,而是后方的牵引变电站!这招太狠了,直接让顿巴斯20万乌军断粮,火炮无人机打一发少一发,新兵占比超六成,防线随时崩。 三年多的仗打下来,俄乌战场早就进入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说的“消耗阶段”,双方拼的不再是闪电战的突袭,而是谁的后勤能撑得更久。 俄军早前也试过正面硬攻,像波克罗夫斯克那片阵地,打了五个多月才拿下外围的库拉霍夫,推进速度慢得让人着急,这时候俄军突然换了思路,不再死磕前线堡垒,转而盯着后方的能源命脉。 牵引变电站这东西看着普通,却是乌克兰铁路运输的心脏,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早说过,电力系统一垮,乌军的后勤链就得断。 乌克兰的铁路本就是战场动脉,西方援助的武器弹药、前线急需的食品药品,还有送修的火炮装甲车,全靠铁路转运,现在俄军用“口径”导弹和无人机精准打击这些变电站,等于直接掐断了这条动脉。 俄国防部9月底明确通报过,所有指定的牵引变电站目标都被击中,效果立竿见影,以前乌军从赫尔松往哈尔科夫调运物资一天就能到,现在得拖上好几天。 顿巴斯那20万守军首当其冲,粮草弹药的供应先出了问题,有前线乌军指挥官对着来访的研究人员抱怨,早上十点就接到通知弹药用完了,想靠无人机对付俄军坦克,得耗上好几架、等好几个小时,可炮兵那边根本没炮弹支援。 更要命的是装备补充彻底跟不上了,乌军的无人机本来就靠“家庭作坊”维持供应,60%到80%刚飞出去就被俄军干扰器打下来。现在电力不足,小作坊的生产都受影响,前线无人机打一发少一发。 火炮更惨,西方盟友的弹药供应早就跟不上了,2024年给的炮弹比前一年少了十万枚,到2025年初更是直接缩减供应,说是要“储存起来应对谈判风险”。 兵员问题跟着雪上加霜,顿巴斯乌军里新兵占比已经超过六成,这些人没经过系统训练,本来就靠老兵带着守防线,现在物资断供,老兵的士气都垮了,新兵更别提有多慌。 战壕里连取暖的燃料都不够,士兵们只能硬扛,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都看得明白,这种情况下部队的战斗意志早被逼到了极限。 俄军这招等于是精准打击了乌军的战争潜力,俄军工产能这会儿正发力,2024年光主战坦克就翻新了1500多辆,滑翔炸弹的产量还要从四万枚提到七万枚。反观乌军,别说新装备,连现有武器的维护都成了难题。 乌军不是没想过补救,可根本防不住,牵引变电站分布太广,乌军的防空系统本来就紧张,面对俄军的无人机群根本顾不过来。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打击模式,让俄军能持续施压还不用承担太大风险。就像俄新防长别洛乌索夫的思路,不跟你拼正面消耗,直接掐断补给线逼你崩盘。 现在顿巴斯前线的乌军防线跟纸糊的差不多,随时可能崩掉。士兵们既要躲着俄军的滑翔炸弹,又要担心下一顿饭在哪,手里的武器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响。这种情况下,别说组织反击,能守住现有阵地都成了奢望。 俄军这波操作算是彻底摸清了乌军的命门,这比打十个前线堡垒都管用,也难怪连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保持沉默,毕竟战场上的实际效果远比话说得多漂亮更有分量。

0 阅读:210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