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他们根本不懂,这正是咱空军会用兵,日常拦飞机,拼的不是谁更先进,而是谁能天天飞、在天上熬得住,歼11偏偏把这两样做到了头。 咱从 1998 年就开始造歼 11,最早跟俄罗斯合作搞歼 11A,后来慢慢吃透苏 - 27 的技术,自己造出了歼 11B,前前后后造了四百多架,现在活跃着的还有两百来架。 别瞅着它年头久,这飞机早被咱改造成 “中国心”“中国脑” 了,钛合金承力框、飞控计算机全是自己的,国产化率高达 93%,修起来顺手,零件也不缺,这就是它能 “连轴转” 的底气。 空军用兵最讲实际,日常拦截那些慢悠悠的侦察机,犯不着动歼 20 那样的 “尖刀”,就得用歼 11 这种皮实耐造的 “老黄牛”。 日常拦飞机,最关键的是 “随叫随到”,总不能等外机都晃到家门口了,咱的战机还在机库修着呢。歼 11 就牛在维护太省事,地勤班组 45 分钟就能给它加满油、查完雷达,转身就能升空,单机一天能飞 3.2 架次,这效率比多数四代机都高。 反观美军的 F-22,光维护那层隐身涂层就得 72 小时,稍微刮蹭一下就得返厂,跟歼 11 比就是 “慢郎中”。 2024 年初有支歼 11 部队,连续 12 天无故障出勤,天天盯着南海空域,这要是换歼 20 根本扛不住 —— 那隐身涂层金贵得很,碰一下、晒久了都得修,一次维护就得半个月,哪能天天飞? 不仅如此,成本更是笔明白账。F-35 每小时维护费要 3.8 万美元,歼 11 才是它的七分之一,天天飞也不心疼。美军自己统计过,2021 年底到 2025 年中,咱拦截他们的行动超过 180 次,七成以上都是歼 11 上的,要是全用歼 20,这笔账根本算不过来。 空军这算盘打得精着呢,好钢得用在刀刃上,没必要为了赶 “苍蝇” 动用 “豪车”,歼 11 就是最划算的选择。有人问,歼 20、歼 16 更先进,为啥不用?这就是咱空军的精明。 歼 20 是五代机,隐身是它的命根子,那涂层不能随便暴露,雷达参数更是机密,要是天天用来拦侦察机,美军的电子设备早把它的隐身数据摸透了,以后真打仗就吃亏了。 而且歼 20 数量才两百来架,得留着执行更关键的任务,比如突破敌方防空网,哪能用来干 “赶苍蝇” 的活儿?2025 年 7 月,歼 20 在东海跟 F-35 碰过面,但也就远远看着,后续巡逻还是歼 11 上,这就是藏锋不露的道理。 歼 16 虽然是四代半,比歼 11 先进,可它更侧重多用途,对地、对海打击都行,维护成本比歼 11 高,数量也少点。日常拦截用它,就像用多功能厨房刀削苹果,不是不行,但没必要。空军早把分工理顺了:歼 20 踹门突击,歼 16 负责火力压制,歼 11 专干巡逻拦截的苦活儿累活儿,各司其职才最高效。 美军总说咱的拦截 “危险”,其实他们是没看懂这里面的门道。2023 年 5 月那回,歼 11 逼近 RC-135 到 15 米内,动作快但稳,美方喊 “没必要”,可也提不出实质抗议 —— 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专业,不是鲁莽。 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数据摆着,歼 11 在所有拦截事件里的出场率超 60%,从海南到福建的基地,只要有外机来,最先升空的准是它。 这两年歼 11 还在升级,歼 11BG 换了涡扇 - 10B 国产发动机,推力涨了 8.7%,还装了新的航电系统,实际战力早到了四代半水平,可维护成本没变。 美国空军战争学院推演过,要是西太有高强度冲突,歼 11 机群前三天能保持 85% 的出勤率,而美军的 F-15EX 只能降到 63%,这就是 “耐造” 的优势。 所以说,美军看不懂的 “怪象”,其实是咱空军几十年摸出来的用兵智慧。日常空中对峙,拼的不是一时的先进,是持续的存在、可靠的性能和划算的成本。 歼 11 从 1998 年飞到现在,四百多架的规模、45 分钟的维护速度、七分之一的运营成本、4 小时的滞空时间,每一样都戳中了日常拦截的需求点。 每次它贴着美军飞机飞,传递的不仅是警告,更是咱空军的底气:别来瞎晃悠,咱这儿随时有人盯着,耗得起、也拦得住。 这不是落后,是把武器用到极致的精明;不是没好飞机,是知道啥时候用啥家伙。美军要是想不明白这点,以后还得天天对着歼 11 犯嘀咕 —— 毕竟这老伙计,还能陪着他们 “熬” 好几年。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6评论】【27点赞】
默默
歼10C:你清高,你了不起。我就只配拉花吗?
东风在路上
歼11:拉烟的活都不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