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路边捡土豆火了!主人喊“随便捡”,游客自觉留余地,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 男子一家三口去内蒙古旅行,意外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土豆,竟然跑到地里捡土豆,主人家发现后,不仅不阻止,还笑着说:随便捡!原来,他们咨询主人家后,得知是他们不要的,才直接发动全家捡土豆,其他游客见状,也纷纷加入,一时之间成了“欢乐农场”!网友:这样挺好的,不浪费粮食! 为了装土豆,游客们还去找主人家要袋子,主人家也很豁达,抱来一摞透明塑料袋,往地上一放:“拿着用,不够再跟我说,多的是!” 马路上停车越来越多,捡不完,根本捡不完。大家都围着地里捡土豆,有的蹲着手扒土找,有的站着弯腰捡露在外面的,李先生的后备箱都快装满了,老婆还想再捡,李先生拉了拉她:“别捡了别捡了,给后面来的人留点,咱够吃就行。” 这事儿看着热闹,细琢磨全是暖心事——李先生后来在社交平台上说,当时他们从北京自驾去呼伦贝尔,走的是国道,开着开着就看见路边一片黑土地,地里滚着不少圆滚滚的土豆,有的半埋在土里,有的就露在外面,像撒了一地的小灯笼。他媳妇先喊“哎,那不是土豆吗?咋没人收啊”,他也纳闷,内蒙古的土豆有名的瓷实好吃,这么多扔在地里太可惜了,就停下车,想找主人家问问情况。 没走几步,就看见地头有个戴着旧草帽的大爷,正坐在小马扎上抽烟,旁边放着个空的编织袋。李先生凑过去递了根烟,客气地问:“大爷,这地里的土豆咋不收啊?怪可惜的。”大爷接过烟笑了,指着地里说:“这是‘漏网’的!俺们收土豆都是用机器刨,机器一过,难免有小的、长得不太规整的落在地里,人工再捡一遍也捡不干净,费那功夫不如算了,留着也是烂在地里。” 李先生一听眼睛亮了:“那俺们能捡点不?带回家给孩子煮着吃。”大爷猛抽了口烟,大手一挥:“捡!随便捡!多捡点也没事,别浪费就中!”这话一出,李先生赶紧喊媳妇和孩子过来,一家三口脱了外套就往地里钻——儿子才六岁,蹲在地上专挑圆溜溜的小土豆,攥在手里像捧着宝贝;媳妇嫌用手扒土慢,还从车上拿了个小铲子,小心地把埋在土里的土豆挖出来;李先生则负责把捡好的土豆往袋子里装,没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两袋。 路过的 cars 看见这阵仗,都好奇地停车探头看,有个大姐摇下车窗问:“兄弟,这土豆能捡不?”李先生指了指地头的大爷:“大爷说随便捡,都是不要的!”这话像长了翅膀,没几分钟,路边就停了七八辆车,游客们三三两两地下车,有的还特意去跟大爷打了声招呼,得到“随便捡”的答复后,才欢天喜地地进了地。 最逗的是有个大哥,带着全家老小,连七十多岁的老妈都扶下了车,老太太拄着拐杖,蹲在地上慢慢捡,嘴里还念叨:“这土豆多好啊,在城里买一斤得好几块,扔了多可惜。”大爷看大家捡得热闹,干脆从家里抱了一摞塑料袋出来,往地上一扔:“都拿着用,别客气!俺家还有不少,不够再去拿!”有游客过意不去,要给大爷钱,大爷脸一沉:“干啥呢!这点土豆值啥钱?你们能拿走,不浪费,比啥都强!” 不过游客们也都懂规矩,没人贪心——有个小伙子捡了半袋子就停手,说“够吃一周的了,给别人留点”;一对小情侣捡了满满一袋,还特意给大爷递了瓶矿泉水;李先生捡了四袋,后备箱都快塞不下了,媳妇还想再捡,他硬是拉着不让:“别贪多,后面还有人来呢,咱够吃就行,剩下的让别人也高兴高兴。” 后来大爷跟人说,往年这些漏在地里的土豆,要么烂在土里当肥料,要么被附近的牛羊啃了,今年还是头一回有这么多游客来捡,看着大家捡得高兴,他心里也舒坦:“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不容易,能被人吃了,总比烂掉强。”有游客把捡土豆的视频发到网上,网友们都炸了——有人说“这才是内蒙古人的豪爽!大气!”,有人夸“游客也懂事,不贪多,有分寸”,还有人说“这样的旅行才有意思,不是走马观花,还能沾点烟火气”。 其实这事儿看着小,藏着的道理却实在——一边是农民大爷不心疼“小损失”,怕浪费粮食的豁达;一边是游客们懂规矩、不贪心,懂得分享的自觉。现在不少地方搞旅游,要么是商家漫天要价,要么是游客随手乱拿,闹得很不愉快,可内蒙古这地里的土豆,却成了最好的“润滑剂”——游客没花一分钱,收获了新鲜土豆和旅行的快乐;大爷没赚一分钱,却让地里的粮食没浪费,还收获了大家的尊重。 李先生说,回家后把土豆煮了,儿子吃了满满一碗,说“这是自己捡的土豆,比超市买的香”。他还说,下次再去内蒙古,一定再去看看那位大爷,顺便给带点北京的特产。你看,一件小事,就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多好。 现在网上总说“旅行套路多”,可内蒙古这捡土豆的事儿却告诉我们,真诚和善意才是最好的“旅行攻略”——农民不斤斤计较,游客懂适可而止,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的相处,比任何网红景点都让人暖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活该人家发财!男子去内蒙旅游,途中买了只羊,晚上住酒店担心羊肉放车里坏了,便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