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这步棋下得有多准,10月1号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看着

文史资鉴堂 2025-10-07 11:03:39

要说中国这步棋下得有多准,10月1号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看着就是个普通的商业决定,实际上跟往全球金融池子里扔了颗炸雷没啥区别。   要知道全球铁矿石贸易的规矩,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是美元说了算,而中国一出手,这规矩眼看着就要变了,这场博弈的起点就在青岛港,里子却是人民币对美元霸权的正面破局。   要说这事儿的底气在哪儿,先得拎清中国和必和必拓的关系。必和必拓是全球顶尖的铁矿石巨头,可它的命脉早就攥在中国手里——上个财年这家公司总营收556亿美元,光中国市场就贡献了347亿,相当于六成多的收入都靠中国撑着。   以前是拿着钱还得看别人脸色用美元结算,现在干脆摆明态度:想用人民币结算再谈生意,必和必拓根本没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不是突然拍脑袋的决定。   早在2014年,力拓就跟宝钢试过人民币结算铁矿石,到了去年,首钢已经用上了区块链技术搞铁矿石跨境人民币支付,把合同签署、付款这些流程全搬到线上,以前要花五六天甚至十几天的手续,现在几天就能搞定,又快又安全。   到2023年的时候,全球四大铁矿石巨头——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FMG,全都跟中国港口签了现货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合同,山东港口光是铁矿石吞吐量就占了全国四分之一,早就成了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支点。   今年4月海南国际清算所还上线了人民币海漂铁矿石掉期产品,连价格波动和汇率风险都能一并对冲,等于把人民币结算的配套设施全搭好了。   所以10月1号这声暂停,更像是水到渠成的摊牌,不是临时起意的冲动。为啥非要跟美元较这个劲?说到底还是以前吃够了亏。   这么多年来,铁矿石贸易一直盯着普氏指数定价,结算清一色用美元,美元汇率稍微抖一抖,中国钢企就得白亏一大笔。就拿2019年来说,中国进口铁矿石花了1014.6亿美元,中间因为美元波动损失的钱不计其数。   民生银行的专家早就算过这笔账,用人民币结算不光能避开汇率风险,还能省掉汇兑的成本,手续也简单得多,更不用绕着美元的监管规则走。   对必和必拓这些巨头来说,虽然以前习惯了美元,但人民币结算也不是坏处——中国市场这么大,接受人民币就能稳住订单,而且他们手里的人民币还能反过来买中国的工业品,形成闭环,根本不愁花不出去。   这场从青岛港开始的博弈,早就超出了铁矿石贸易本身。青岛港不光是铁矿石进口的重镇,之前还搞过国内首笔原油罐容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把能源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流程跑通了。   现在把这套经验用到铁矿石上,等于打通了黑色金属和能源的人民币结算通道。这不是孤立的动作:跟俄罗斯买石油用人民币,跟巴西做贸易直接本币结算,连从阿联酋买液化天然气都用上了人民币,等于在大宗商品领域给美元织了张包围圈。   要知道美元霸权的根基之一就是大宗商品结算,石油美元、铁矿石美元环环相扣,现在中国在各个领域逐个突破,等于慢慢抽掉美元的“地基”。   可能有人觉得,就暂停买美元结算的铁矿石,至于说改写规则吗?还真别小看这一步。花旗银行早就预测,弱美元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会加速,到2030年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现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已经升到2.02%,比加入SDR的时候翻了一倍,全球支付排名也冲到了第五位。   四大矿山全都开始用人民币做现货结算了,虽然现在主力还是长期合同的美元结算,但只要中国持续推进,总有一天能把人民币结算从现货扩到长单——毕竟没有哪家矿山敢跟最大买家硬刚。   必和必拓那边其实早就松口了,CEO韩慕睿反复强调中国经济规划的稳定性,还说要跟中国宝武这些企业合作搞低碳技术,本质上就是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之前力拓已经跟鞍钢做过1亿元的人民币结算,宝武更是实现了常态化人民币结算,涉及金额好几亿,这些都说明矿山们心里门儿清:跟着中国的节奏走才有饭吃。   用区块链技术搞结算后,交易效率提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了,对矿山也是好事,他们没理由拒绝这种双赢的选择。 说到底,这场博弈的核心不是买不买铁矿石,而是用什么钱买。   中国以前握着全球最大的采购量,却没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美元结算的规则;现在通过人民币结算的推进,不光能省下真金白银的汇兑成本,更能一点点把定价权攥在自己手里。   从青岛港的铁矿石到上海的原油期货,从区块链结算到掉期产品对冲风险,中国正在搭一个“人民币定价生态圈”,等这个圈子成型了,延续半个世纪的美元霸权规则,想不改都难。   当然,这事儿不能一蹴而就,现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规模跟美元比还有差距,但架不住中国市场的分量在这儿。就像必和必拓离不开中国的订单一样,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离不开中国这个买家。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