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理想i6发布之后,关于明年L系列的改款策略,其实已经变得清晰了许多:
一方面,有诚意满满的i6横亘在前,26年的增程产品线肯定接受不了牙膏倒吸,各方面配置只能以i6为下限再往上提升,断没有原地退步的道理;
另一方面,鉴于今年智驾焕新版的销量如此惨淡,公司也急需一次重大的改款来扭转销量的颓势,找回昔日的荣光,应该不至于再重复今年犯下的错误(希望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2026款的L系列到底会怎么改,就变成了一个比较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事先说明:以下所有内容,纯粹是个人推测&坊间传闻,既没有什么内部消息来源,也不保证真实可信,各位抱着审视和批判的态度看看就好,据此投资,后果自负。
OK,闲话少叙,进入正题。
一、动力
今年3月底,理想整车动力副总裁刘立国做过一次公开分享,关于理想新一代增程3.0动力系统的设计指标。可能是考虑到对现车销售的影响,这次分享的相关内容在网上流传不多。大致概括一下刘总分享的核心指标:
增程器热效率超过43%;
油耗在当前一代的基础上再降低15%;
增程器启动后NVH与纯电基本保持一致;
cltc纯电续航超过300km;
20%-80%充电速度低于15分钟;
如果按照这次分享给出的指标来推断,26款的L系列(以L9为例)在燃油效率方面的表现,应该与主要竞品问界M8上的那套增程器大致相仿(满油满电,120km高环超过1000km的续航能力);同时充电功率大概能做到3-4C的水平——这个充电速度距离自己的纯电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在一众增程产品当中应该也算是上佳的水准了。
同时,要让纯电续航做到300km+,电池容量应该也会有一定的提升,目前L9的电池容量是52.3度,考虑到支持4C超充本身也会带来额外的空间损耗,我倾向于新款L9的电池容量大致在60-65度的水平,较之现在的容量增加20%左右。
对应的,L6的电池容量也会从目前的37度增加到45度以上,不过从现款的续航里程推断,要达到300km的cltc纯电应该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明年的L6有极大的概率推出后驱版本,较之四驱版的续航应该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能不能达到300km就拭目以待了。
我知道有很多网友期待着理想推出电池容量70-80度、cltc纯电续航在400km以上的车型,但就目前已经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个概率应该是比较小的。毕竟更大的电池必然会带来更高的BOM成本、更沉的车身重量和更多的空间侵占,这并不符合理想一贯的产品哲学。
至于加速能力方面,参考今年的i8和i6,估计新款L系列的百公里加速应该能提升到5秒以内,基本算是正常进步幅度吧。
总的来说,明年的增程3.0,较之现款L系列,在能耗方面会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基本达到市面上竞品的相似水平,但有一说一,就目前列出的这几项核心指标而言,与主流竞品相比,只能说是旗鼓相当,但并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对了,还有一件事,虽然我觉得无关紧要:就是理想和欣旺达的合资公司,明年应该会正式下线第一批“理想牌动力电池”,虽然打着自研的名义,但这玩意儿到底如何上车,消费者的反应又会是怎么样的,实话实说,我完全猜不出来。就还……挺有挑战性的,笑。
二、智驾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2026年应该是理想自研智驾芯片量产上车的元年,同时也是和地平线彻底分道扬镳的终点。作为低配智驾方案的ADPro,大概率会从此销声匿迹。
至于英伟达这边,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致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彻底切换到自研芯片,用单片M100智驾芯片平替目前的Thor,成为新的ADMax,其算力较之目前的700TOPS至少会有50%-100%的提升幅度,同时BOM成本和现在相仿。与此同时,后续还有一定的概率推出双芯片版的ADUltra,算力至少在2500Tops以上,具备L4级的性能冗余;
第二种可能,则是继续沿用目前单Thor的ADMax方案,而自研芯片作为新的ADUltra推出,在相似的BOM成本下提供更强的性能,但只在一部分高价位车型上首先采用,作为旗舰级车型的专享配置;
到底是先踹掉地平线,留下英伟达,还是连地平线带英伟达一股脑赶走,豪赌自家芯片,这个问题实在过于微妙和复杂,请恕我完全猜不出答案,只能到时候等想子定夺了。
这里稍微说明一下,上面提到的M100双芯片方案,算是我的一个主观猜测,目前并没有什么可供佐证的证据,但有一说一,它倒也不是信口开河胡诌出来的。
实际上,之前理想CTO谢炎在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有过一个预测,即2027年,整车算力(包含智驾和座舱等)需求超过3000T,我们倒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对应的,大致应该是两片M100加上骁龙座舱至尊版的算力总和。考虑到智驾芯片不太可能按年迭代,那么双芯片的智驾域控应该早就列在理想的研发清单上了。(考虑到芯片的实际制造成本,M100单片算力超过2000TOPS的概率应该很小)
智驾芯片之外,能说的东西就不是很多了。Lidar一定还会继续保留,但大概率是沿用目前的ATL,毕竟成本够低,性能也够用。至于最新的风挡下激光雷达看着很炫酷,但牵涉到专用玻璃和原有数据的整合问题,以抠厂的调性大概率不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
至于说,在最新的自研芯片的基础上,理想的VLA大模型能不能显示出制霸全场的实力,还是说继续与华为纠缠不清打口水仗,这就不是从硬件层面能够妄加揣测的了。
三、底盘
底盘方面,能说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有把握、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很少。
在上个月的理想i6发布会上,i6出人意料的免费赠送了双腔空悬,而这就意味着明年全系车型至少都会把双腔空悬作为选装提供,理想汽车为中国乘用车的空悬普及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至于目前最高端的L9上的双腔双阀空悬,似乎并没有带来L9销量上的提升,所以明年是否还能见到这项口碑不错的配置,恐怕存在一定的悬念。
我自己比较期待的一件事是,理想一直在埋头研发的全主动悬架,会不会在26年量产装车?这件事情上,目前看得到的消息非常之少,具体是完全由理想自研还是与哪家供应商合作开发(传说中的Z字头国际大厂?),相比现有的双腔空悬有什么样的优势、会在什么车型上首发,暂时全都不得而知。
如果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不妨研究一下蔚来ET9上那套全主动悬挂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大概其的参考……也许吧。
反正真要上车的话,大概也只会在MEGA和L9这个级别的产品上见到就是了。有钱人享用的玩意儿,暂时普及不到更下面的车型上。
至于去年被友商炒作过一阵的后轮转向系统,以及排序更往后的线控转向,会不会在明年的L系列上出现,我个人多少还是抱一点怀疑态度的。
对于特别看重车内空间的理想L系列车型,后轮转向似乎不太可能成为全系列标配,但确实有可能在L9这样的旗舰级产品上搭载,以提升中大型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转弯灵活性,毕竟大型车对空间的侵占没有那么敏感;而在L6、i6这个级别,放个后轮转向上去,似乎并没有太明显的必要性。
而线控转向这东西,虽然技术上优点很多,但能给消费者实际带来的感知很少,很难想象理想这种看重用户体验的公司会下大力气去推动这东西的普及。因此,现阶段应该更多的是作为技术储备和预研的目的而推动,不太可能很快投入量产。
四、空间&配置
这方面,能说的事情很多,但又比较繁杂,缺乏重点。那就想到哪儿算哪儿吧。
首先在基本的空间方面,考虑到L系列的基本造型比例不太会出现过于明显的变化,因此现阶段能想到的可能只包含纯平地板之类的空间细节优化,想要有更多的惊喜,可能我们需要指望着理想调整白车身的长宽尺寸——这方面的分析,我打算留到以后单独探讨。
然后在各类舒适性配置方面,首先内饰应该会全系照搬i8和i6上这套设计,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其次二排的手动遮阳帘作为一项广受好评的配置也会被加入到标配清单当中来。
除此之外就是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了,估计理想会汲取i6的成功经验,在新款上尽可能的为车主提供按需选装的自由度,譬如冰箱的赠送/选装、21.4寸的二排屏、电动门、流媒体后视镜、铂金音响等等。
要说比较特殊的配置,理想在MEGA和L9上都配了某种形式的主动降噪系统,但并没有做广泛的宣传,不出意外的话,在26款的L系列上,类似的东西会成为标配,借此进一步提升NVH方面的表现,真正做到纯电/增程体感无差别。
对了,矩阵式大灯会有吗?不知道,也许会吧。感觉理想对这种车主自身感知不强(但对向来车感知很强)的配置,向来是缺乏热情的。
然后还有一个悬念是说,i6那个拖车钩会不会出现在新款L系列上?我倾向于认为,至少L6应该会有——但愿吧!毕竟那东西看着真的挺酷的。
五、外观&颜色
好吧,严格说这两项与技术关系不大(除非你认为车漆颜色也是一种核心技术),不过同样是作为各款车型共通的基础要素,方便起见,一并写在这里吧。
首先在外形上,可以确定的是L系列不可能把自己的车身比例往i系列上靠拢,毕竟增程器还是要有地方装才行;然后车头的设计可能多少会参考一下i系列的风格,但不会彻底遵循纯电的设计语言。
然后,如果李想认真的研究和学习了小米的卖车策略,我相信,我期望,我祈求……他就不能多给自己的车子弄几个车漆颜色呢?这玩意儿真的比花二十亿改个尾部造型还贵吗?
如果想要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理想的话,车漆颜色,真的是个挺大的问题。不夸张的说,理想的大部分车漆,都自带性冷淡效果……
既然已经打算卖给年轻人了,那索性就搞得年轻点、鲜艳点,给大家多弄几个养眼的车漆颜色,公司不会因此而破产的,我保证。
还有,既然i系列都已经是拼色车身了,那L系列的拼色车身,官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上呢?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六、车型划分及调整
L系列目前的整个产品序列,存在着下面几个明显的问题:
1、在L6789当中,L8销量最差,而六座车的整体销量又明显低于五座;
2、偏偏L系列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五座旗舰的,L7虽然号称五座旗舰,但实际的配置是看齐L8的,明显低L9一档;真正的增程旗舰L9,出于想子的某种正常人难以理解的执念,一直都不肯提供五座版本(隔壁M9就有五座版);
3、L8一方面被同为六座的L9所压制,另一方面30多万的起售价,又没办法有效覆盖25万左右的大六座市场的需求,销量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4、作为L系列旗舰,L9的销量在两年前达到峰值之后,这两年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持续的下行通道当中,无论是24款还是25款的配置升级都无法改变下滑趋势;
5、出于我们都可以理解的原因,商务车市场基本上不会选择L系列。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理想是否会对现有的L6789构成的产品序列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呢?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L6的地位会得到空前的强化,包括更丰富的选配和起售价更低的后驱版本,但尺寸上不会有太激进的变化,车长仍然保持在5米以内;
其次,作为销量仅次于L6的车型,L7大概率应该不会被取消,但很可能会把产品定位进一步提升,去承接那些L6满足不了的升阶客群的需求。而这就意味着,L7在一部分配置上会越过L8,向L9看齐;
L8则与L7正相反,磷酸铁锂的后驱版(空悬作为选装存在)将把起售价拉入到25万左右,作为大六座车型与L90之类的竞品展开正面竞争。既然销量不佳&上升空间被L9限死,那么往下走将是个更合理的方向;
至于L9,首先我希望它能拥有一套与L678不同的外观设计方案,在视觉上做出明显的区隔;其次,除了按部就班的配置提升之外,我个人非常期望它能推出一款行政五座版,作为对商务市场的探索和尝试。
最后一个问题是,理想会不会推出定位和尺寸高于L9的增程新车型?也就是坊间传闻中的LX?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很简单:如果新车仍然面向于家用市场,那么相比于一款更大尺寸的MPV,我宁愿理想推出一款增程MPV,起码销量的能见度要高很多;反之,如果这是对商务市场的一次尝试和探索……那么相对于尺寸更大的新产品,我认为五座版的L9似乎是个更加触手可及的方案。
一点题外话:管理层对现款销量的态度
写到这里,关于26款L系列改款相关的内容,讲得差不多了。结束之前,想跟大家聊一个我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现款L系列的销量陷入颓势,并且邹良军(事实性)离开理想之后,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而官方对于增程产品线销量的下滑,采取了一种非常反常的听之任之的态度。
既不宣布大幅度降价(实际上终端提车价确实也没有出现足够大幅度的折扣)也不提供变相增配(难道不应该学习迪子,推出冠军版车型么?),甚至他们连L6Pro上那个首发赠送的冰箱都没有加回来,这种态度与其说是消极,倒不如说透着一股子诡异的味道。
降价和增配其实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为什么没有做?
是为了确保i8和i6上市顺利吗?
那现在两款车都已经发布完毕,为什么仍然按兵不动呢?
无论这其中的理由是什么,看起来,理想已经把L系列销量重振的全部希望,都放到了明年春天发布的26款上。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要么,李想对26款的L系列充满信心,认为完全没必要通过降价来延缓暂时的市场份额下滑;要么……他就是整个人已经脱离现实、彻底疯了
你认为,是哪种情况的概率更大呢?
或许,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我们才会知道最后的答案。
逆天
23款L9车主表示,其他都可以不用升级,纯电续航翻倍,充电速度翻倍才是王道
志航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