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亲女儿都算计!”北京,一对夫妻为女儿买了一套价值1160的房产,作为女儿未来

牧童的娱论 2025-10-07 17:45:27

“连亲女儿都算计!”北京,一对夫妻为女儿买了一套价值1160的房产,作为女儿未来的生活保障。多年后夫妻感情破裂离婚,丈夫在离婚后瞒着妻子,偷偷以监护人的身份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并转手将其倒卖。女儿成年后才得知此事,之后女儿将父亲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十几年前。那时刘某和妻子张女士感情正好,夫妻二人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但为了女儿的前途,他们竭尽全力在北京购置了一套学区房。 那套房子不仅价格昂贵,更是夫妻俩几乎掏空了全部积蓄,还背上了几十年的贷款。买下房子的那一天,夫妻俩对视着笑了,心里憧憬着未来:这套房子,就是给女儿最稳妥的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某和张女士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柴米油盐的琐碎、工作上的压力、彼此沟通的减少,让这段婚姻走向了尽头。 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离婚协议中,房子依然挂在未成年女儿的名下,夫妻双方都默契地认为,这套房子应该留给孩子,作为她未来的根基。 但离婚后,刘某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觉得,自己才是出钱最多、付出最多的人,而如今房子却在女儿名下,自己根本无法自由支配。加上离婚后生活压力骤然增加,他逐渐生出了别的念头。 某一天,他悄悄走进了房产交易中心,以女儿的法定监护人身份,伪造了“赠与合同”,把房子从女儿名下过户到了自己名下。 在文件上,签字的“女儿”实际上并不知情,全是他一手操作。很快,他又联系了中介,把房子转手卖掉。成交价依旧是1160万元,刘某得到了大笔资金。 从此,房子不再属于女儿,而是消失在刘某的口袋中。 这件事,张女士和女儿都毫不知情。女儿当时年纪尚小,根本不会去关心房产的情况。 直到几年后,女儿已经成年,准备为自己未来做规划时,她想起了那套父母早年为自己买下的房子。 她兴冲冲地去房管局查询,结果发现——房子早已不在她名下,而过户人正是她的父亲刘某。 一瞬间,她呆住了。她难以置信地反复确认,然而冰冷的档案资料摆在面前:那套价值千万的房产,早已被父亲私自处理。 愤怒、心痛、背叛的情绪涌上心头。她曾经以为,父母即使分开,但对孩子的爱和保障不会改变。可她万万没想到,那个最亲近的人,竟会背着她夺走属于她的未来。 在母亲张女士的陪同下,女儿最终决定将父亲告上法庭。 庭审那天,气氛紧张。刘某坐在被告席上,表情时而僵硬,时而辩解。他说自己才是当初购房的出资人,女儿只是挂了名字,真正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 他声称:“我没有恶意,我只是把房子处理成现金,用于家庭开支。” 法庭上的证据一一指向了真相。购房时的购房合同、银行流水、父母共同的贷款凭证,都证明房产确实是夫妻二人为了女儿而买,并登记在女儿名下。 法律意义上,女儿才是房子的合法产权人。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刘某作为父亲,在女儿未成年时确实拥有监护权,但监护权并不是处分权。他不能违背孩子利益,私自转移或处分属于孩子的财产。 更何况,他签署的所谓“赠与合同”完全是他自作主张,并不代表孩子真实意愿,因而属于无效行为。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确认刘某擅自签署的赠与合同无效。同时,因房产已被转卖,无法返还原物,刘某必须按照房屋的实际成交价1160万元,全额赔偿给女儿。 判决书宣读的一刻,法庭上鸦雀无声。女儿的眼眶湿润了,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她赢得了法律的公正,却再也无法弥补亲情的裂痕。

0 阅读:408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