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是冲个一梯队当个普娃好,还是上个二梯队的学校当个学霸好呢? 这个问题居然被上海妈妈用算术题给回答了。不管你孩子未来是走体制内,上重点高中、985,还是以后上国际学校,甚至去英高、美高,之后冲美本、英本,用你们当地的数据套上上海妈妈这套算法,你直接就可以算出来孩子未来上985、211,或者冲哈耶普斯麻、牛剑的概率到底能提升多少。 上海妈妈是这么算的:先看体制内,上海中考分流按50%算(实际上上海数字高于这个,50%比较好算)。50%能上高中的孩子里,市重点的录取率大概是20%;从市重点再考到清北复交的升学率大概率是2%。三个数字连乘,一个普娃进上海市重点,再考上清北复交,走通这条路的概率是千分之二。 那去著名的四校八大会不会更好升学呢?依然可以算。看数据:上高中还是按50%,能被四校录取的,录取率2%;从四校再升到清北复交,升学率40%。三个数字连乘,普娃能上到四校,再上清北复交的概率是千分之四。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你硬要玩文字功夫,说翻了两倍也行,但基数太小了呀。就像我月薪本来1000块,涨了200块,叫涨薪20%,但钱还是不够花。 通常情况下,大家老看到“要上牛校”,为啥? 因为上海四校上清北复交的比例是40%,但大家忘了,能进到四校,你已经是卷到头部2%的娃了。所以数字一分析就很清楚,学校的差别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主要还是取决于孩子,取决于这个娃在哪个学校能发挥得更好。 这是国内的逻辑,套到国际教育上也是一样:假设孩子先去二梯队国际学校,二梯队录取门槛不高,90%都能上;高中阶段,孩子在二梯队只要努力,进到学校的前15%,基本都能上个QS前60吧?这跟清北复交一个档次左右。那么,进二梯队学校,再上到QS前60的概率是13.5%,这不就算出来了。 换成一梯队呢?继续套:一梯队高中录取率(AP、IB、A-Level全加起来),大概覆盖5%的学生;进到一梯队,只要孩子不躺平、不辍学,3年后进QS前60的概率,没有100%也有90%。那么,普娃进到一梯队的国际学校,再上到QS前60的概率是4.5%,反而比二梯队的13.5%还低。 大家老是看到第二步:一梯队百分之九十能上好学校,二梯队录取率低。但你忘了前面那一步——能卷进一梯队,已经是头部学生了。所以表面上很反直觉,但实际上,它主要是让大家多往前想一步。
清北复交的“交”特指上海交大,有一个同事最近天天说她女儿考上了清北复交四大名校,
【75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