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聊一个比较尖锐的话题。如果你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现在赶紧划走还来得及,因为一会儿,要么你想骂我,要么有可能我想骂你。 咱们开始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把自己的事业也好,工作也好,经营得很成功吗?我们在自己的职场上,或者在自己的事业上是一个成功人士吗?那如果我们没有工作,没有事业,那我们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幸福吗?想一想,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教育这件事儿上,我们对教育有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很高的认知、很丰富且深厚的知识储备?想一想有没有? 那如果以上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都是否定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觉得按照我的想法、我的思路、我的意识去教育孩子,孩子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呢?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我的事业、工作或者家庭经营得都不是很成功,然后我对教育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就是一张白纸,然后孩子经过了我的教育、我的养育,还不如我不教育,还不如顺其自然、任其生长,他会成长得更好? 真不是我危言耸听,我身边真的有非常非常多这样的例子。我给大家说几个啊。 首先第一个,我身边有一个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卷孩子。怎么卷呢?从孩子大概在中班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留各种作业:写生字、写拼音、做算术题、背单词,就像小学生一样。 我总反对那种方式——用小学的方式,田字格本每天写几页字,拼音的四线格本每天写几页拼音,每天做多少道算术题,每天背多少个单词,安排得井井有条,规划得非常好。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像抖音上很多焦虑的家长一样:如果幼儿园不提前学,一年级会跟不上;如果一年级跟不上,就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就会一步差步步差。所以他就从幼儿园开始卷。如他所愿,一年级孩子成绩很好,非常好。 但是,到了三年级左右,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其实这孩子脑子很聪明,但是为什么走下坡路呢?厌学了。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左右,基本上这个孩子就在中下等了,不愿意学,总是被逼着学。 然后家长就觉得:“你现在退步了,肯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所以又继续给孩子安排刷题、安排补课,继续各种卷。然后到了五年级,基本也就定型了,一直维持在中下等的水平上。 甚至本来挺好的一个孩子,厌学、不说话都是其次,跟家长的矛盾不可开交,闹得很激烈。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跟家长闹得非常激烈,但这个孩子从四年级就跟家长闹得很激烈,亲子关系非常非常差。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之前我的班里有一个小孩儿,在二年级左右的时候偷东西。因为我当时要求班里的孩子可以带点水果、牛奶、酸奶之类的零食带到教室里来,中午吃完饭可以吃一点。然后这个孩子就偷别的孩子的酸奶,把人家孩子的酸奶从书包里拿过来,他不敢在教室里喝,拿到厕所,偷偷在厕所找个犄角旮旯喝。 调查了好几天才调查出来是他偷的。后来经过了解知道,这个家长因为种种原因,不给孩子吃零食。就是这个孩子从几岁开始,一直到二年级,基本上没有吃过零食。 其实你说我举这两个例子,两个家长的思路、出发点都是好的:一个是想让孩子学习更好,一个是想让孩子身体更好。但是方法不对。就像我刚才那个假设,如果这两个家长就像老子那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一样,不教育。有没有可能我不教育,顺其自然,这两个孩子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第一个孩子不会学习一直掉到中下等,那个孩子也不会到偷人零食的程度。 所以我总跟大家说,做父母就得学习。有一个说法我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经过任何的考试就能够当父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儿。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的挺对的。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对教育的一些理念,真的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人格和人生的走向。所以养孩子就是得活到老学到老。 就拿我来说,我家老大刚出生的时候,在口罩时期,孩子刚出生就得学:肚脐怎么护理,怎么拍嗝,怎么飞机抱,奶粉怎么选……一系列要学习的东西。等孩子再大一点,断了母乳,是喝奶粉更好,还是喝纯牛奶更好,还是喝鲜牛奶更好? 如果喝奶粉的话,应该喝哪个牌子,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喝到几岁?吃辅食,几个月的时候吃辅食,什么时候添蔬菜、添白肉、添红肉、添海鲜呢?奶和辅食的量,不同的年龄怎么配比呀?三四岁了,撒泼打滚,各种情绪,我要怎么去引导啊?五六岁了总是顶嘴,该上年级了,怎么做启蒙?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我们要学的东西。 如果我们家长不学习的话,真的是会起副作用的,还不如不教。怎么学呢?多读育儿书。大家不学习,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真不是夸张。 很多人总喜欢说,遇到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一生,老师不好会影响孩子一生。真不是,就我们家长一个理念,甚至一个念头做得不好,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幼儿园手工作业没有天花板🤣👌家长卷了又卷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