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近日,浙江,一名女子修车从来不给钱,这次她又去维修,店家却要收她

梨花朵朵映雪腮 2025-10-08 12:19:16

“白嫖上瘾了!”近日,浙江,一名女子修车从来不给钱,这次她又去维修,店家却要收她1万多,女子一直不同意,还硬说对方没有资质,抓住这件事不放,店家反问她,你在前一个老板那里,近三年没有付过1分钱,是为什么?人家的股东知道吗?女子瞬间哑口无言,只说是双方的债务。 “砰!”一声沉闷的巨响从车底传来,黄女士那辆宝马车猛地一震,随即开始剧烈抖动。她吓得赶紧把车靠边停下,发动机的异响变成了刺耳的嘶吼。她心里咯噔一下:“又坏了。” 习惯性地,她摸出手机,准备打给那家熟悉的修车店张老板。 三年了,她的车无论大小毛病,都在那里解决,而且,她从未付过一分钱。这早已成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电话接通,传来的却不是张老板温和的声音,而是一个略显生分的男声。黄女士还没来得及开口,对方就说:“您好,张老板的店已经转给我了,我姓严。” 黄女士愣住了。店卖了?那她的车怎么办?还能像以前一样“免费维修”吗? 严店长在电话里很客气,让她放心把车送过来,技术和服务都有保障。黄女士心里盘算着,虽然换了老板,但毕竟是接手的老店,情面应该还在。她没多想,便让拖车把宝马送了过去。 几天后,严店长通知她车修好了,账单总计一万三千元。 看到这个数字,黄女士的脸瞬间沉了下来。“一万三?怎么这么贵!”她立刻提出质疑,说自己问过零件批发商,所有配件加起来不过几千块。 严店长耐着性子解释:“黄女士,修车不光是零件费。我们的师傅花了大量时间排查故障,还有店面的租金、水电、设备损耗,这些都是成本。考虑到您是张老板的老客户,我们已经把利润压到最低了。” 黄女士根本听不进去。在她看来,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维权”表演。 她先是咬定一个四千多元的维修项目未经她同意。严店长不慌不忙,直接亮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上面白纸黑字写着黄女士回复“好的,修吧”的确认信息。 第一招失灵,黄女士立刻转换策略,开始攻击店家的资质。她发现店铺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还是前老板张老板的名字,便以此为由,质疑严店长无证经营。为了把事情闹大,她甚至拨通了知名媒体《1818黄金眼》的电话,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试图用舆论和行政压力逼店家就范。 然而,官方的调查结果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有关部门核实后确认,店铺的资质变更确实存在几天空窗期,但恰好完美错开了黄女士修车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在她修车期间,店铺资质齐全,完全合法。 所有牌都打完了,黄女士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记者和摄像师都看着她,想知道她下一步要怎么做。 就在这时,一直保持克制的严店长,终于抛出了他的“王炸”。 他盯着黄女士,一字一句地问道:“黄女士,我查过记录,过去近三年,您在这家店维修保养,账上显示从未支付过一分钱。这件事,前老板张先生的合伙股东们,知情吗?”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击中了黄女士的要害。 刚才还气势汹汹、据理力争的她,一下子哑火了,眼神开始躲闪,嘴里支支吾吾地辩解:“那……那是我和张老板之间的个人债务……” 这苍白无力的解释,在场的人谁会相信?如果真是简单的债务关系,为何面对一万多的新账单反应如此激烈?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让她彻底失去了立场。 最终,经过协商,严店长同意在成本价上稍作让步,账单以数千元了结。黄女士虽然省了点钱,却在镜头前输掉了全部的体面。 这件事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社交现实:许多人习惯于将人情当作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 他们享受着“熟人好办事”的便利,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不对等的付出,一旦对方停止“输血”或要求回归正常交易规则,他们便会立刻翻脸,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这种将情分功利化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人际关系的极大消耗。 正如这起修车风波,黄女士习惯了张老板给予的“特权”,当特权消失时,她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占了便宜,而是愤怒于规则的回规。殊不知,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朋友情谊,都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价值对等的基础上。 单方面索取的“白嫖”,最终只会透支掉别人最后的情分,让自己陷入无路可走的尴尬境地。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