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基于中国电信智能5G-A技术的机械导盲犬在上海成功实测

引导“主人”顺利到达目的地。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缪晓琴报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科技企业追求的不应只是“高精尖”,更要关注“急需盼”。近日,在人流熙攘的上海黄浦区巡道街,一名“特殊”的出行者格外引人注目——这台通体银白、四足稳健的机械狗能识路避障,牵引身后视障“主人”稳步前行。就在前一天,这只“狗狗”还在黄浦江游轮上,为主人实时讲解了两岸风光。

用心服务特定群体,彰显社会文明的涓涓暖意。近期,中国电信集团共建共享工作组、上海电信云网发展部、移动互联网部及研究院联合华为、鼎桥开展了基于5G-A现网的机械导盲犬实验,成功验证机械导盲犬在视障人士出行辅助场景的可行性,推动中国电信无线网络智能化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并打造视障人群导盲服务新范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视力障碍人士已超1700万人,而现役导盲犬不足500只。受制于导盲犬培养周期长,训练成本高,且对犬种、性格、健康要求极高,故难以规模化普及。在此现实困境下,以科技手段填补服务空白,成为破解视障群体出行难题的必然选择。

而破解之道在于“云边端协同”,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上海电信以及生态合作伙伴,基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优势,利用5G-A网络大上行、高可靠等接入能力,并依托丰富的云资源优势,开展基于5G网络的智能机械导盲犬试验验证,通过无线接入网与边缘云协同来承载新型AI业务,以期为视障人士提供更经济、可靠、安全的出行辅助。

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确导航。

机械导盲犬头部搭载了激光雷达和视频摄像头,能“看”得清、“识”得出。激光雷达能够快速扫描、精准测距,在算法的加持下,让机械导盲犬执行避障动作。识别物体属性,则是视频摄像头的强项。通过融合感知和AI算法判别物体是自行车、行人或是其他物体,帮助视障人士“看清”环境,并且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

而云端则承载着机械导盲犬的“智脑”。“我们将大模型等很多能力部署在边缘云上,在降低端侧成本的同时,又能保证比较好的交互效果,时延、稳定性都在可控范围内。加之5G-A网络打造的高速、稳定传输环境,使得机械导盲犬和人之间的交互,还有导盲犬自己的反应,基本达到了可用的状态。相比以往方式,时效性和性能提升了很多。”现场技术专家介绍。

在君子兰号游轮甲板上,游客站在机械导盲犬前方。“主人”问:“你看到了什么?”机械导盲犬很快回答:“我看到两个人站在木质地板上,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些栏杆。”

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的优势,机械导盲犬在复杂环境中能实现主动精确导航;语音交互系统可响应“规划路线”“查询时间”“紧急需求”“介绍眼前的风景”等指令,实时播报行程信息;为用户不适时主动建议就医路线,展现出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能力,还会用英文回答问题。

得益于中国电信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创“数字室分上船+无线回传”的创新解决方案,君子兰号游轮有了5G-A网络覆盖,网速显著提升。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游轮内下行速率达到1985.7Mbps,上行速率达到250.4Mbps。有了这样的网络覆盖,机械导盲犬能够在轮船上引领盲人上下楼梯,并针对浦江两岸看到的场景进行讲解。

在充满历史底蕴与生活气息的巡道街,机械导盲犬又在真实环境下展示了城市道路引导、上下坡辅助、障碍物躲避等应用场景。

在真实场景下完成上下坡辅助。

“主人”告知欲前往某银行办事,机械导盲犬迅速规划路径并引导前行。途中遇到前方有行人,它识别后从一旁绕行,带领“主人”安全通过。到达路口时,它能主动转弯,继续行进一段后,顺利将“主人”带至银行门口。

数字时代的春风,不应遗漏任何一位同行者。技术人员介绍,这项实验为之后6G无线网络智能化如何赋能更多新的场景提供了思考,探索“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赋能新型AI业务的新路径。后续,这一系统有望推广至更多无障碍出行场景,真正帮助视障人士实现独立、安全、有尊严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