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证明,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由埃及、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牵头,众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卡塔尔峰会上计划筹备穆斯林版“北约军事联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阿拉伯世界喜欢谈“团结”,可历史上真正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最典型的就是1958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搞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当时把埃及和叙利亚绑在一起,还真以为能造出一个超级大国。 结果不到三年,叙利亚一看不对劲,直接宣布退出,联盟土崩瓦解。那时候好歹还有苏联在背后撑腰,还有统一的世俗主义纲领,结果照样散伙。 再往后看,中东战争里阿拉伯国家联合围攻以色列,嘴上喊得震天响,战场上一盘散沙,几次下来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身弱点暴露得一清二楚。 历史已经说明了,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就算旗子打得再大,最终也很难走远。 现在这些国家想学北约,可军事上问题一大堆。先看土耳其,为了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不惜被美国踢出F-35项目。结果买回来才发现,压根和北约体系不兼容,维护费又贵得离谱,甚至一度传出想转手卖回给俄罗斯,简直闹剧。 沙特更是典型,每年花几百亿美元买美国的先进武器,飞机、坦克、导弹样样不缺。可真正打仗的时候,在也门被胡塞武装这种“拖鞋军”打得丢盔弃甲,武器装备还成了别人战利品。问题不是装备差,而是自己不会用。 放眼整个联盟构想,各国的武器体系五花八门:有美制的,有俄制的,还有中制的。连基本的弹药口径都对不上,更别提联合作战。要真开一次联合军演,光磨合装备可能就得耗上大半年,战斗力打折扣是必然的。 军事联盟归根结底要靠钱养,北约之所以能撑到今天,关键在于美国每年几千亿美元的军费打底,其他成员国再怎么偷懒,至少还有大哥兜着。可把目光放到所谓的“穆斯林北约”,情况完全不同。 沙特的财政九成依赖石油,油价一跌就得削减预算,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埃及经济更惨,常年靠国际援助过日子,面包补贴都捉襟见肘。 巴基斯坦更不用说,外债压得喘不过气,光利息就够呛。就这样的一帮国家,还想出钱养一个跨国军事集团?真要掏军费,保证一个个都找理由溜号。 把他们的军费加起来,可能连美国军费的零头都不到。武器大多数靠进口,维护也得靠别人。靠这样的经济实力,想建成类似北约那样的联盟,完全是痴人说梦。 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目标。土耳其打着“联盟”的旗号,真正想的是扩大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把突厥文化圈推向中亚。 沙特一心扑在如何遏制伊朗什叶派扩张,保持自己作为逊尼派领袖的地位。巴基斯坦最关心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中东事务对它来说根本不是优先级。 至于埃及,它更多是想借联盟刷存在感,好争取外援,继续扮演“阿拉伯老大哥”的角色。 不同的诉求导致大家根本凑不到一块儿。一个要当老大,一个要对付伊朗,一个关心的是南亚,谁也不想为别人卖命。说白了,就是各打小算盘,哪来的统一战略? 就算内部能勉强凑合,外部也不可能让他们轻松。美国在中东深耕几十年,布满了军事基地,石油美元体系更是把沙特和海湾国家牢牢绑在手里。 土耳其买俄罗斯武器都能被往死里制裁,更别说组建一个可能挑战美国利益的军事联盟了。只要苗头一冒,美国的金融制裁、军事打压、外交孤立,分分钟就能让联盟土崩瓦解。 以色列的态度更不用说,它手里有核武器,空军实力在中东横着走。上世纪它单挑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没怂过,现在看到一堆国家凑在一起,早就琢磨怎么各个击破。联盟要真成形,首先面对的压力就是以色列的精准打击和渗透破坏。 军事联盟不是开茶话会,它需要几个条件:共同的敌人、统一的指挥体系、坚实的经济支撑,以及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的领袖。可放眼所谓的“穆斯林北约”,这四样一样都没有。 没有共同敌人,内部矛盾比外部威胁还多;没有统一指挥,谁也不愿受人摆布;没有资金,石油国家也不会愿意长期输血;没有领袖,不管是土耳其还是沙特,都难以服众。 结果就是,会议上大家拍着胸脯喊口号,新闻发布会上写得热热闹闹,等墨迹一干,现实回到原点:该打也门的继续打也门,该受制裁的继续受制裁。所谓的“穆斯林北约”,更像是一场政治秀,刷刷存在感罢了。 历史已经证明,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跨国军事联盟,往往看上去声势浩大,实则内部空心。纳赛尔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说散就散,历次中东战争的“联合阵线”都不堪一击。 今天喊的“穆斯林北约”,本质上还是老问题:缺乏凝聚力,缺乏实力,缺乏大国支持。最终结局大概率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看似壮观,其实就像沙漠里的海市蜃楼,远远望去波澜壮阔,走近一看,满眼都是沙子。乌合之众,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