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登记数据电子化录入何时能全部完成?跨部门数据共享如何保障信息安全?”近日,恩施市检察院围绕重婚罪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召开公开听证会,人民监督员、听证员与相关行政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同为婚姻登记漏洞“问诊”。他们以20件重婚案为“样本”,在问答中碰撞观点,最终敲定了整改良方,推动婚姻登记工作提质增效。
此次听证会的召开,源于恩施市检察院对已办结的20起重婚案件进行的专项梳理。通过系统分析,该院发现早期婚姻登记环节存在三类突出问题:一是信息互通不畅,2019年前部分手工登记数据未接入全国系统,形成“信息壁垒”,导致6起案件涉及跨区域重复登记;二是审核把关不细,依赖人工核验材料,对伪造的身份证件、离婚证明识别能力不足,致使3起案件凭借虚假材料登记成功;三是法律认知不足,共有9名涉案人员因不了解重婚的法律后果而触法,甚至存在“分居即自动离婚”的错误认知,暴露出婚姻法治宣传的“盲区”。
针对上述监管漏洞,该院于今年7月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整改要求与方向。
“检察建议精准指出了问题所在,我们围绕‘查、防、管、控’开展靶向整改。”行政单位相关负责人在听证会上介绍了整改落实情况。
在数据共享方面,积极与公安、法院、残联等部门对接,实时共享身份信息、离婚判决等数据;同时,已对2019年前的9.38万条历史登记数据进行电子化录入,实现婚姻档案“应录尽录、规范管理”。
在审核机制上,全市婚姻登记处新增9台人脸识别设备,最大限度阻断虚假登记等违规行为;定期组织登记员参加“业务+法律”双培训,提升登记员队伍综合能力;严格执行“初审+复核”双岗负责制,确保审核准确率达到100%。
在普法宣传方面,于婚姻登记大厅设置“案例警示角”,用真实案例解读《刑法》《民法典》相关条款;组建婚姻宣讲团,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普法宣传,已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此外,在婚姻登记大厅设立“法治护航”专区,提供婚前法律咨询、婚姻风险提示等服务。同时,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作用,倡导简约婚俗、诚信婚姻,弘扬忠于爱情、珍惜家庭的文明新风。
“数据共享后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基层登记员遇到复杂情况,有没有快速咨询渠道?”听证评议环节,听证员的问题直指整改细节。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已与数据共享部门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和责任。另外,已建立“登记员+检察官+法官”三方咨询群,基层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线上求助,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经过近1小时的深入讨论,各方意见在碰撞中融合,推动整改措施从“有”向“优”提升。“以案件为镜,用听证促改,让监督更透明、治理更精准。”听证员一致认为,相关行政单位的整改措施贴合实际、操作性强,有效回应了检察建议指出的问题,同意其整改意见。
“婚姻登记虽是小窗口,却关乎大民生。”该院案件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重点监督历史数据排查收尾工作和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实际运行效果,以检察监督凝聚起“司法+行政+社会”的治理合力,为守护群众“婚姻大事”筑牢法治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