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在家门口的城市书房里阅读学习。记者陈洁摄
闲置的用房,变成了弥漫书香的“城市书房”;路头转角的“巴掌地”,变成了绿色点缀的“口袋公园”;顽疾困扰的老旧小区,转身“归来”,既有“面子”也补了“里子”;往年需要东奔西跑办的琐碎杂事,如今家门口可以“一站式”办好,日常生活文化需求也尽可以满足……舒适便利,芜湖就是这样一座让人们住得舒适、感到幸福的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芜湖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从优化空间布局到完善服务设施,从改善居住条件到提升生活品质,正在工笔描画一幅温暖人心的“宜居长卷”。
于小处见美,建设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一杯热茶、一本图书,在尘世喧嚣中为自己寻找一片静心之所。如今的城市书房,已经成了许多芜湖市民工作之余的休闲佳处。“书房里环境很安静,离我住处也不远,所以我几乎每天过来看书复习,非常喜欢这里。”正专心备考的俞荣贵便是城市书房的“常客”。
“城市书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比较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我们还会针对不同年龄读者的需要组织各类活动,比如亲子伴读、手工活动等,晚上还开设了青年夜校学习,让各年龄段市民都能在书房找到独属乐趣。”宜邻书苑店长侯安琪告诉记者,书房还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智能借阅设备等便民设施供读者免费使用,希望能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书房,爱上阅读,放松心灵。
从繁华商圈到滨江景点,从市井小巷到葱郁公园,曾经的闲置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开放共享、环境优雅的城市书房,串起了芜湖的阅读文化圈,不仅让市民乐享“书式”生活,也让城市书香四溢,芜湖也因此成功获评首届“全民阅读推广城市”。
芜湖始终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解决日常痛点入手,积极盘活城市闲置用房、路头转角等“边角料”资源,以“小而美”“小而精”的高性价比项目提升城市温度。
针对户外工作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的问题,芜湖市精心改造建成42个人民城市驿站,成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温暖的“歇脚地”。
芜湖市见缝插针地建成100多座集健身、休憩、观景等功能于一体的“芜小园·口袋公园”。这些点缀于街角巷尾的绿色空间,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日常休闲之所,并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微光闪烁,浸润人心。这一点点的“小确幸”,于细微处增色添彩,编织着城市的幸福底色。
应民之所需,打造“一刻钟”便捷生活圈
能体检、能健身,有为民办事大厅、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享受全新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和生活便利,这便是芜湖特色打造的家门口的“幸福圈”。
为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到“优”,芜湖创新性地按照多元、复合、集聚原则,建成17个市区两级宜邻中心。它们有效整合了以往分布零散、功能单一的党群服务与便民服务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功能集成的社区服务综合体。
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办理政务业务,还能一站式满足买菜、就餐、阅读、健身等全方位的生活需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目前,宜邻中心已累计服务居民超过360万人次,这一创新模式也助力芜湖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成为城市宜居便利度的生动注脚。
“看看今天有什么菜?”11点不到,已经有很多市民来打菜了。“这里饭菜可口,又干净卫生,价格也实惠,我们天天都过来吃。”自从幸福食堂开了,家住附近小区的沈总勤和老伴天天来食堂“打卡”。
位于赭山中路宜邻中心的幸福食堂,每天有600多人就餐,全年超350天不间断开放。作为芜湖市老年助餐点之一的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们吃饭的问题,也让周边居民赞不绝口。“我们食堂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或者特殊群体,为他们解决吃饭难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很多老人在这里交上了朋友。”宜居中厨综合部负责人武融告诉记者,由于老人比较多,所以菜单上会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考虑依据老人的需求开发一些自助选项。
诚如其名,在一顿健康美味又实惠的饭中,幸福食堂让人们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忧居”变“优居”,老旧小区“逆生长”
城区之中,一个个老旧小区是安居绕不开的主题,“硬件”老旧、“软件”缺失成了共性,因此老旧小区的改造便自然成为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的关键。
芜湖将其作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系统推进。近五年累计完成69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7.6万户,率先实现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
在改造过程中,芜湖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行“一小区一策”的精准方案,“改哪里、怎么改、改得怎么样,得听居民的”。改造内容也远不止“刷墙铺路”,更注重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同步新增停车位、健身器材、休闲广场等,切实解决了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在小区改造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造中,芜湖注意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采用“改造+长效管理”模式,推动物业规范化服务,让改造成果长久惠及居民。
随着曾经“老态”毕现的小区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焕新,住处环境美了,设施全了,事儿有人管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宜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能力。从温馨的驿站、书房、“口袋公园”,到功能集成的宜邻中心,再到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芜湖正通过一系列可观可感的民生项目,将宜居便利的城市蓝图转化为市民每一天的幸福生活。(记者陈旻汪泰见习记者刘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