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全部被取消,加拿大总理现在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卡尼喊着要跟中国见一面,但中国却直接已读不回,这下卡尼估计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今年春天,加拿大还美着呢——刚和中国签了千亿大单,卡尼总理走路都带风。结果一转脸,他就跟着美国对中国钢铝加税25%,还跑去WTO告状说中国“不守规矩”。 结果被扒出来:加拿大自己先给中国产品加了税,这波操作直接成了国际笑话。 更绝的是,特朗普天天嚷嚷着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州”,卡尼连个“你闭嘴”都不敢说,转头倒对中国喊“咱俩价值观不一样”。 这波“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操作,秋天就遭了报应。中国直接对加拿大油菜籽、猪肉、海鲜加征高额关税,其中油菜籽保证金高达75.8%,相当于直接断了销路。 加拿大农业部数据显示,萨斯喀彻温省70%的油菜籽地要绝收,港口堆的麻袋比山还高。 订单全黄了,卡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使出三招“自救术”: 第一招是“死缠烂打”。他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截住”中国总理,会后至少五次公开喊话“特别想访华”,连10月的欧洲行程都标红了,结果中方连个“好的”都没回。 第二招是“甩锅美国”。他抱怨美国对加拿大能源加税10%,害得他“跟中国谈判没底气”,可加拿大75%的出口靠美国,他连句硬话都不敢说,活像个受气包。 第三招是“找欧洲帮忙”。他上任后第一次出国就去了法国和英国,大谈“跨大西洋安全”,结果马克龙和斯塔默只是礼貌性点点头,啥实际支持都没给。 更搞笑的是,加拿大国内改革也成了“半拉子工程”。《国内贸易一体化法案》想降低对美依赖,结果各省各打小算盘,改革推进得比蜗牛还慢。 卡尼的支持率从45%暴跌到32%,创了总理任期最差纪录,现在走街上估计都得戴口罩。 中国的反击堪称“教科书级操作”。2018年中美大豆战,中国通过调控进口让美国农民哭爹喊娘;2025年对加拿大,这招直接升级了: 供应链闪电战:4天内取消大批订单,同时跟俄罗斯签了200万吨亚麻籽合同,和阿根廷谈好大豆生意,甚至重启了和澳大利亚的谷物贸易。 数字化储备:国内储备粮仓的电脑系统72小时内就能搞定供需匹配,效率高得让加拿大农业部官员直呼“这不可能”。 WTO反击:中国把加拿大告上WTO,指控其歧视性政策,让加方在国际上丢了面子又赔钱。 中国这次的反击,给所有“墙头草”国家上了生动一课:合作得讲尊重,不是单方面的施舍。 加拿大75%的出口靠美国,却敢对中国“端碗骂娘”,本质是仗着“美国小弟”的身份有恃无恐。可当美国自己都陷入通胀危机,连加拿大能源都要加税时,这种“靠山”还能靠多久? 更搞笑的是,加拿大国内改革一塌糊涂,各省为了自己的利益扯皮,连降低贸易壁垒都做不到。 卡尼总理一边喊着“独立外交”,一边又不敢得罪美国,最后只能把锅甩给“气候问题”和“价值观不同”。这种“既当又立”的做法,注定只能在大国博弈里当炮灰。 对中国来说,这场贸易战再次证明了“市场选择权”的重要性。当加拿大油菜籽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动、价格暴跌时,中国早就和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签好了长期协议。 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底气,来自中国多年布局的多元化供应链。 最后想说,国际关系从来不是“过家家”。小国想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最后只会摔得鼻青脸肿。 加拿大现在该做的,不是急着“求见”,而是先想想怎么把国内的改革搞好,怎么真正做到“独立外交”。毕竟,中国市场的门一直开着,但前提是——你得先学会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