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青铜峡爆火不是偶然!这处黄河奇峡的“出圈密码”,藏着文旅该有的样子 最近刷旅

青铜峡爆火不是偶然!这处黄河奇峡的“出圈密码”,藏着文旅该有的样子 最近刷旅游圈,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的热度简直挡不住!刚入选“2025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国庆中秋双节又冲进宁夏热门景点前五,连“全国百趟专列浪宁夏”的首发团都直奔这儿来。这个藏在吴忠的5A级景区,终于从“小众秘境”变成了人人追捧的“黄河文化打卡地”。 其实去过就知道,这儿从不是突然走红。景区在贺兰山余脉脚下,黄河穿峡而过,126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藏着75处景观——全国最完整的108塔喇嘛塔群、战国秦长城的残垣、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随便拎一个都是实打实的“硬货”。现在玩法更丰富了:坐游船看两岸红褐色岩壁撞出碧绿浪花,去“黄河岸边党旗红”基地学红色历史,参加“四色研学”了解生态与水利知识,晚上还能去吴忠市区吃早茶、吼秦腔,24.4万游客愣是吃出了1.76亿元的消费热潮。它的火,是把自然、历史、烟火气揉在一起后的必然。 讲真,青铜峡的走红太让人解气了!这才是文旅开发该有的“正确打开方式”啊!反观现在不少地方,为了蹭热度硬造网红打卡点,要么把老遗迹圈起来收高价门票,要么搞一堆和当地文化不搭边的人造景观,钱花了还没体验感。 青铜峡偏不这么干。它把西夏古塔、秦代长城这些“老宝贝”当根基,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再靠导游讲解、演艺演出把历史讲活——游客坐船时能听108塔的传说,走步道能摸秦长城的夯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感,比单纯看介绍牌强一百倍。更难得的是它的“融合劲儿”,没把景区和周边割裂开,而是把黄河漂流、灌区研学、吴忠美食串成线,让游客既能读懂“大禹治水”的传说,也能尝到手抓羊肉的香,这种接地气的体验,谁能不爱? 最戳我的是它的“克制”。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心区,它没盲目盖高楼、搞商业化,反而搞起了生态科普,木栈道旁全是黄河保护的介绍牌。这种“先保护再开发”的思路,才让千年古塔能对着黄河再站千年,让碧绿河水能一直滋养这片土地。那些喊着“传承文化”的地方真该学学,文化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像青铜峡这样,让历史活在当下的日常里。 青铜峡的爆火,本质是“真诚赢了流量”。它没靠炒作,而是把黄河的魂、历史的根、百姓的生活摆出来,就赢得了游客的真心。这恰恰证明:好的文旅从不用讨好潮流,因为它自己就是潮流。 你去过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吗?最喜欢108塔的神秘还是坐船看峡谷的壮阔?你觉得还有哪些景区该学它的开发模式?来评论区聊聊~ 青铜峡文旅凭什么爆火 黄河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