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劲)秋日兰州,在北滨河路绿化带旁,数十名志愿者正手持铁锨清理半人高的蒿草。随着一株株蒿草被连根拔起、装袋清运,参加过三次志愿清蒿活动的市民张女士欣慰地说:“蒿草没了,过敏原少了,孩子的鼻炎症状会明显减轻。”
蒿草为西北地区适生植物,在山野田间、河滩生长较多,但是近年来,随着雨水增多,城市内闲置空地、河沟两岸出现了大量野生蒿草。今年秋季,西北地区多个城市纷纷进行“除蒿大战”,以减轻蒿草花粉过敏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守护市民呼吸健康。
在甘肃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组织,联合各街道社区、市政环卫、医疗机构及广大市民,全面启动秋季蒿草集中清理行动。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已累计清理蒿草8.1万平方米,其中9月单月清理量达7.88万平方米。“近年来因气候变暖、降水增多,蒿草花粉量激增,已成为秋季主要过敏原。”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工程师巨舜庆表示,在组织集中清理的同时,当地也在加强源头管控,从今年起,在造林绿化、草原修复等工程中,全面杜绝使用蒿草类强致敏植物。
“在秋季门诊中,以前许多过敏患者与蒿草花粉有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艳丽表示,蒿草花粉不仅引发鼻炎、结膜炎,还可能诱发哮喘。在开展“除蒿大战”的同时,她也建议市民通过城市过敏预报等微信小程序或APP掌握城市空气的浓度变化,在晴朗大风天气减少外出,出门应做好防护,回家及时清洗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