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0日电(记者陈静)“一辆现代智能汽车需要超过1000个芯片。在智能化时代,决胜的关键在于‘算力’‘功率’与‘连接’。这正是我选择从‘车轮’走向‘硅片’,投身集成电路行业的原因。”上海电机学院2011级校友林贞汛10日对记者表示。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汽车行业,如今在相关半导体设备企业担任精益制造工程师,亲历了汽车工业从机械化到电动化、到未来智能化时代的深刻变革。“未来的汽车,本质上就是‘四个轮子+高性能计算机’。”林贞汛用生动比喻,揭示了集成电路作为现代工业“粮食”的战略意义。
上海电机学院首个以行业命名的校友组织——上海电机学院集成电路校友会正式成立。(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记者10日获悉,上海电机学院已成为上海应用型高校中向集成电路行业输送人才最多的高校。近五年,共有超过60家集成电路相关产业链企业录用近1300位上海电机学院毕业生,其中包含了各个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目前,该校累计为集成电路行业输送逾2600名技术骨干。
上海电机学院首个以行业命名的校友组织——上海电机学院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正式成立。该校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上海正全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集成电路世界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的成立,不仅呼应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布局,更直面临港新片区发展需求。学校将通过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这一纽带,打通产学研用闭环,打造一个“母校—校友—产业”贯通的良性生态,为上海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上海电机学院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首任会长干雪红讲述了其三十年职业生涯。她从一名大型制造厂的流水线线长,到研发工程师,再到项目管理岗位,最终转向采购与资源开发,她遍历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从生产、研发到供应保障的多个关键环节,亲历了从技术受制于人到国产化替代崛起的整个过程。
“芯片的成功不是单一环节的胜利,需要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整个生态链的协同并进。”她表示,将致力于搭建四座坚实的桥梁:一是连接产业与学校的桥,及时向学校反馈市场最新技术需求和趋势,推动课程设置优化与前沿化;二是连接校友与学生的桥,建立导师计划,邀请资深校友返校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甚至参与毕业设计指导;三是连接创新与转化的桥,促进学校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市场应用对接;四是连接校友与校友的桥,让资深校友的行业洞察与年轻校友的创新思维碰撞,让来自不同公司的技术、市场、资本资源在这里高效对接,构建一个开放、协作、共赢的校友生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校友会将构建起包括校企联合攻关、校友技术沙龙、导师计划等在内的多元协作机制;建立“校友企业名录与合作数据库”,打造分层级的校友赋能体系,实现“母校-校友”发展共同体,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更多高质量技术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