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浙江南浔分会场——2025南浔国际亲子文化艺术季3.0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艺术季围绕“草坪艺游现场”与“古镇巡游嘉年华”两大核心内容展开,通过6场主题演出和连续3个周末的巡游活动,为亲子家庭营造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艺术体验。艺术季还推动长三角与大湾区文化资源的跨区域联动,并首次开通艺术节分会场专列,在打破地域文化界限的同时,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注入新动力。
焕新古镇,全家乐享
頔塘运河旁的运河新空间大草坪上,一家人正惬意地伴着音乐漫步,“没想到古镇里藏着这么热闹的艺术节!”
作为艺术季3.0的升级亮点,“草坪艺游现场”打破传统剧场边界,将运河畔的草坪打造成户外艺术展演和互动空间。钢琴家孔祥东以江南水乡为灵感即兴创作,让黑白琴键流淌出“小桥流水”的意境。“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和我演奏时的感受、对南浔的感受,完全即兴创作一首乐曲,送给南浔。”孔祥东说。
“浔水时空”孔祥东多媒体交响音乐会。
“浔水时空”孔祥东多媒体交响音乐会。艺术节中心供图
交响音乐会现场。艺术节中心供图
上海民族乐团将借助AI技术,让千年古乐与数字光影交织。爵士乐艺术家李晓川的小号演奏,伴随运河晚风,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氛围。
《零·壹|中国色》
“我们希望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观赏对象,而是全家一起参与的快乐体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表示,南浔古镇的“水韵慢生活”气质,与亲子艺术的温馨互动天然契合,“3.0版本更注重全龄友好,无论是亲子家庭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乐趣。”
在白天,古镇便切换为巡游嘉年华的主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带领特色展演方阵与游客互动,国际艺术家穿梭于水岸街巷,乌篷船上的演员吟唱江南小调,形成“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坐”的画面。
巡游嘉年华活动。艺术节中心供图
巡游嘉年华活动。阮佳雯摄
长三角与大湾区联动,推动文化资源共享
6场演出中,在“草坪艺游现场”的舞台上,广州歌舞剧院带来的《广歌南浔粤韵水乡》歌舞专场演出备受关注。这支承载大湾区文化特色的演出,正是本届艺术季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的缩影。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同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与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联动,艺术节将大湾区的优质文艺资源“平移”至南浔分会场。“让大湾区的艺术风采走进江南水乡,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共享,更是两个区域文化共鸣的纽带。”李明解释,长三角的古韵悠长与大湾区的活力创新碰撞,能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艺术体验,“比如广州歌舞剧院的演出,既有岭南的灵动,又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和南浔古今交融的气质十分契合。”
国际范、年轻化的艺术力量加入,也让本届艺术季更具全球视野。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带来的巴洛克经典曲目,在青瓦白墙间奏响“东西方对话”。音乐剧演员刘令飞将于10月26日举办专场音乐会,用流行与经典结合的演绎,吸引年轻观众的视线。
“以前要去上海、北京才能看到的演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南浔居民吴女士说,艺术季让家乡成为“艺术打卡地”。
音乐会现场。
这种跨区、跨国的双向资源整合,不仅为南浔注入多元文旅新供给,更让艺术节成为长三角乃至跨国文化交流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与平台。目前,长三角多地已组织游客组团赴南浔观演体验;南浔也依托联动资源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在吸引更多关注的同时,进一步让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互动更紧密、情感联结更深厚。
艺术节专列开启“跨城看戏”新篇
10月11日上午9点左右,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趟分会场专列G8981次复兴号列车从上海南站驶出。列车上,工作人员准备了艺术季节目手册、南浔文旅地图。此次艺术节专列汇聚上海、无锡、合肥、南浔四地文旅与铁路系统力量,不仅打通了长三角文化交流的“快速通道”,更实现了游客的“精准对流”——上海、无锡等地游客乘专列赴南浔观演,南浔及周边居民也可搭乘专列前往上海欣赏艺术节主会场演出。抵达南浔站后,接驳巴士直接将游客送往艺术季活动现场,实现“一站式直达”。“这趟专列的开设,标志着艺术节分会场从一个静态的‘点’,升级为一条动态的‘线’,不仅精准地将旅客朋友们送往分会场,更将旅途升级为一场‘出行即沉浸’的完整文化体验。”李明说。随着专列开设,以及城际铁路交通的高速发展,跨城看戏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真正实现“艺术无边界,共享长三角”。
G8981艺术节专列。阮佳雯摄
艺术节专列车厢内特别表演。艺术节中心供图
伴随专列开通,今年南浔古镇的艺术季接待游客总人数有望创下新高。“我们会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持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近代第一镇’品牌。”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把南浔国际亲子文化艺术季,打造成立足南浔、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彰显国际范的标志性节庆品牌,让艺术与文化的光芒,在浔城水韵与街巷间长久绽放。
栏目主编: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