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玉米烂在地里,农机陷进泥里,农民等不到保险 秋收时节,黄淮大地被一场错位的天气

玉米烂在地里,农机陷进泥里,农民等不到保险 秋收时节,黄淮大地被一场错位的天气搅得乱七八糟,雨下得不是时候,太阳又躲得不见人影,地里的庄稼等不得,人心里也急得慌。 安徽宿州的贾先生种了120亩玉米,十月初只收了20亩,剩下的全霉了,籽粒没长出来,穗子空空的,卖的时候一斤才三毛,往年能收八百斤,今年连四百斤都不到,他蹲在地头抽烟,说这地白种了,河南许昌有个叫孙鑫的年轻人,刚毕业就开收割机,抢收完一百亩,湿粮卖六毛五一斤,干粮舍不得卖,想等等看能不能涨点,他说今年最麻烦的不是机器不够,是天不给时间。 以前种地看节气,现在节气不管用了,六月该下雨的时候没下,玉米苗干死一半,九月该晒太阳的时候天天下雨,玉米在秆上就发芽、发霉,收割机轮子陷在泥里,动弹不得,履带式收割机成了抢手货,全国才调来二十多万台,远远不够,更麻烦的是收下来的玉米太湿,堆在院子里越堆越烂,有人知道要通风,可大多数人不会弄,烘干机太少,全国就一千九百多台移动的,分散在几千万亩地里,根本忙不过来。 卖粮的也不容易,玉米水分超过二十五,一斤就压一毛,超过四十,干脆没人要,湿粮卖不掉,干粮也不敢存,怕价又往下掉,去年干粮还能卖一块二,今年湿粮只卖六毛,有些玉米霉得厉害,最后只能卖给酒精厂,一斤才两毛多,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料搅在一块,谁也分不清了。 农户花在地里的钱不少,一亩地得五六百块,收上来却只值两三百块,保险赔得少,一亩地最多十几块,跟没赔差不离,技术也没人教,烘干咋弄,储藏咋搞,推广站只管播种和施肥,收了之后就不管了,制度更跟不上,保险条款绕来绕去,理赔拖拖拉拉,遇上极端天气一点用没有,气象台说接下来三天还有雨,去年黄淮那边雨比往年多出三成半,今年拉尼娜说不定还得继续,这不是碰巧,是往后日子的常态。 四川去年闹旱,国家赶紧调水救庄稼,今年黄淮涝了,却没见排水、改种、补贴这些办法,日本有稻作保险,气象一达标就自动赔钱,德国用物联网盯着地里,提前发预警,我们呢,还在忙着抢收、抢烘,像哪儿破了补哪儿,农民不是不拼命,是这套系统跟不上天气的变化。 秋收还没完,地里的玉米还淋着雨,下一个雨季会不会更久,农民守在田边,盼着天晴,也盼着政策能快点改,他们不怕累,就怕天变了,人还没跟上。水淹玉米 玉米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