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2008年,我们救美国,是雪中送炭。今天,我们再救美国,就是养虎为患。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自己的经济,已经不再依赖美国。我们的钱,要用来建自己的高铁,搞自己的芯片,而不是去填一个注定要崩盘的无底洞。 (信源:昆仑策——董小华|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吗?) “2008 年救美国是雪中送炭,2024 年再救就是养虎为患!” 最近这句话在经济圈刷屏,戳中了中美经济关系 15 年来的天翻地覆。 回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出手购买美债、释放流动性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再看美国债务高企、到处 “收割” 盟友的做法,才明白时代早已变了 —— 我们的钱,该用在自己的高铁、芯片上,而非填美国的无底洞。 2008 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对刚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的中国来说,是一场躲不开的考验。当时中国经济对出口依赖度超过 30%,而美国作为最大出口市场,一旦经济崩盘,中国沿海大量外贸企业可能倒闭,数千万人的就业会受冲击。 说白了,那时买美债、维护全球经济稳定,核心是 “自保”—— 就像邻居家着火,我们帮忙灭火,不是为了讨好,而是怕火势蔓延烧到自己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每笔美债购买都需权衡国内市场,毕竟那时高铁未成网络,芯片产业刚起步,有限资金只能在 “保就业” 和 “谋长远” 间平衡,“救美” 是特殊时期务实选择,并非 “施舍”。 可 15 年后再看,中美经济的角色早已反转。中国 GDP 从 2008 年的 3.19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18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出口依赖度从 20% 以上降到不足 10%。 我们的高铁里程突破 4.5 万公里,占全球 70% 以上;芯片产业在重重封锁下实现 14 纳米量产,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逐渐成型。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突破 13 万亿元,“去美元化” 进程中,我们不再需要靠持有美债来保障贸易安全 —— 简单说,美国市场早已不是我们的 “单一口粮”。 反观美国,这些年把 “自私” 二字玩到了极致。债务规模从 2008 年的 10 万亿美元飙到 34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超过 130%,却还在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掏空欧洲工业,强迫日韩转让芯片技术,把国内经济问题变成 “全球买单” 的游戏。 最讽刺的是,一边拿着中国购买的美债缓解危机,一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技术封锁,甚至在台海、南海不断挑事。这种 “喂不熟” 的做法,让 “救美” 成了风险极高的买卖 —— 你帮他填窟窿,他转头就用你给的钱造 “笼子”,这不就是典型的养虎为患? 更现实的是,中国当下有“家务事”要忙。楼市需平稳复苏,地方债要有序化解,青年失业率待缓解,每一分钱都应用在刀刃上,如修高铁惠及民生、让偏远地区融入经济圈,投资金研发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补贴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这些事比买美债靠谱得多,毕竟纳税人的钱应花在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上,而非帮美国填注定崩盘的债务黑洞。 有人问,不帮美国是否影响全球经济,这种担心已过时。如今中国是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30%,“一带一路” 倡议让更多国家摆脱对美元体系依赖。 去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破 6.5 万亿元,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达 34.6%。这证明中国经济并非 “离了美国就不行”,而是能靠自身朋友圈走出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不是 “跪着” 发展的国家。15 年前买美债,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15 年后不买美债,同样是基于现实的清醒判断。 我们不会为了所谓的 “国际形象”,牺牲国内民生;更不会在中美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做 “自毁长城” 的事。就像网友说的:“2008 年我们帮美国,是因为我们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2024 年我们不帮,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环境。” 时代的车轮从不会倒退。2008 年的中美经济关系,是 “一荣俱荣” 的利益绑定;2024 年的中美经济关系,早已是 “各自安好” 的平行赛道。 美国的债务危机,该由美国自己解决;中国的发展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毕竟,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 “救谁”,而是让 14 亿中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 这,才是最硬核的 “中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