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民养老保险再次增资扩股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增资、引战投,养老险公司近两年来动作频频。10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保险”)拟实施增资扩股,计划发行不超过4.71亿股,征集不超过5家投资方,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主业发展。

实际上,这已经是国民养老保险2022年成立以后,第二次开启增资计划,此前该公司获批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者,目前注册资本113.78亿元,如果此轮增资顺利完成,国民养老保险有望重回国内养老险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第一的位置。

截至二季度末,国民养老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90.78%和603.72%,属于高水平区间。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看来,国民养老保险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开启增资计划,主要是为通过引入新股东实现战略协同,同时为未来业务拓展铺路,也体现了市场对养老金融赛道的看好。

不只是国民养老保险,近两年越来越多专业养老险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开启了资本端的“军备竞赛”。6月,泰康养老发布公告,宣布股东泰康保险集团向其增资20亿元。此次增资完成后,泰康养老注册资本将从90亿元跃升至110亿元。2024年,太平养老宣布引入外资股东富杰集团。同样在2024年,恒安标准养老也完成了增资。刘春生告诉记者,养老险公司集体“补血”背后,一是老龄化加速下业务扩张需更多资本金支撑;二是“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监管要求按业务类型提高注册资本,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养老险公司密集进行调整,是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保险公司面临着业务结构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养老险公司还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提到,养老险业务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但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长寿风险、投资风险等。低利率环境下,养老险资金的投资收益面临挑战,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影响养老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给付能力。养老产业金融面临投资风险高、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平衡长期投资与短期回报方面面临挑战。充足的资本可以增强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养老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补血可以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形象,使其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尽管当前养老险公司发展面临转型和阵痛,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养老事业已经被推至越来越高的位置,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下一步,养老险公司应聚焦养老主业,围绕特定场景和渠道深入发展,专注于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