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世界各国又一次把中国推向了中心舞台,中国宣布反制老美后立刻掀起了连锁反应:墨西哥表示对我国的关税加征暂缓,巴西与老美通话直接表示他们更喜欢相互尊重的国家交往形式。 (信源:观察者网——遭中国警告后,墨西哥:咱可以谈) 墨西哥上演了一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政策大反转。一项刚出炉没多久、号称要对中国等国商品加征高达50%关税的强硬提案,竟然在不到一个月后,就被总统辛鲍姆亲自叫停,画风突变为“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说白了,这是一场在中美博弈夹缝里,因为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而光速破产的战略投机。 这盘棋的开局,墨西哥似乎想给美国送上一份厚礼。当时,特朗普政府挥舞着55%的关税大棒,给出的最后期限——10月底——一天天逼近,墨西哥头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墨西哥经济部在9月10日抛出了那个关税方案。方案覆盖了近六分之一的税号,矛头精准地对准了中国、印度、韩国这些没有跟它签贸易协定的国家。 尤其是对汽车业下狠手,整车关税要飙到50%,零部件也要加税。这番操作的意图太明显了,就是要做给美国看:你担心的中国商品绕道问题,我帮你解决。墨西哥大概是想用这张牌,去换取华盛顿的关税豁免。 但这个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他们似乎没看明白,特朗普政府不是想扶持墨西哥,而是想切断它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这份“厚礼”,很可能换不来善意,反而会把自己供应链的脖子送到别人手里。 更要命的是,墨西哥的经济现实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野心。任何想跟中国“硬脱钩”的想法,都会撞上自家经济的南墙。墨西哥的经济,对两个大国都有着深深的依赖。 一边,它靠着《美墨加协定》和地理位置,吃着美国市场的红利。但另一边,它的制造业,特别是占了产值23%的汽车工业,离了中国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根本玩不转。对华贸易逆差年年攀升,本身就说明了这种依赖有多刚性。 给这些赖以为生的进口件加税,不等于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吗?成本最后只会变成通胀,让本国老百姓买单。虽然计划里那376亿美元的财政收入看着很香,但跟供应链稳定和物价失控的风险比起来,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面对墨西哥的这番试探,中国的反应快而冷静。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一套组合拳打得有章有法,精准地告诉墨西哥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了两件事:一是对从墨西哥和美国进口的碧根果搞反倾销调查,二是启动对墨西哥涉华限制措施的贸易壁垒调查。 这两招看着切口不大,但信号再明确不过:我有能力,也有意愿对等反制,而且能精准打到你的痛处。经济上敲打的同时,外交辞令也很讲究。 一边强调大家都是“全球南方”的好伙伴,合作才能共赢;另一边又巧妙地透露,已经通过巴西等国开辟了进入美洲市场的新通道。这话的潜台词就是:墨西哥,你的地缘优势没你想的那么不可替代。 这套冷静又有力的回击,直接打碎了墨西哥“蚂蚁搬大象”的幻想,让他们意识到,这游戏玩下去只会引火烧身。 于是,到了10月9日,辛鲍姆总统亲自出面叫停了提案,口气也变得温和起来,连连表示和中国的关系好得很。 这场一个月的关税闹剧,生动地说明在今天这个世界,想通过牺牲一边去讨好另一边的“选边站”策略,是多么危险和不切实际。墨西哥的“暂停”键,只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它夹在中间的结构性困境,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