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俄罗斯战略专家这话听着绕,其实意思很直白 —— 就是觉得中国的中立态度,这会儿没给他们顶上去,不够意思了。 这事儿得搁俄乌冲突这三年多的大背景里看才清楚。 俄罗斯早就不是刚开战时那股子从容劲儿了,表面看 2024 年 GDP 还涨了 3.9%,可内里全是紧绷的弦 —— 年化通胀快摸到 9% 了,面包牛奶这些日常消费品价格跟年初比涨了不少,央行把基准利率一口气提到 21% 的历史高点,企业想借钱扩产都难,蓝领工人嫌收入跟不上物价,不少都从建筑行业转去开出租、送快递了。 西方的制裁更是没松过手,2024 年 11 月还加码制裁了俄天然气工业银行和几十家金融机构,卢布贬值不说,贸易结算、关键零部件进口都得绕着走,付出的成本比以前高多了。 战场那边更不用说,打了这么久始终没等来决定性突破,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又没断档,俄罗斯的国防预算一年比一年高,虽然带动了军工制造业增长,可科技创新、基建这些关乎长期发展的领域全被拖累得停滞不前。 说白了,就是耗得太狠,急需能看得见的支持撑场面。 这时候再看中国的中立,俄罗斯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中国从来没跟着西方搞制裁,反而一直保持着务实合作,2024 年前 11 个月中俄贸易还涨了 2.1%,汽车、机电这些实打实的物资往来从没断过,贸易结构也在往高端走。 要是放在冲突初期,俄罗斯手头储备足、战场推进顺,这种不偏不倚的立场在他们看来是尊重主权的合理选择; 可现在家底耗得差不多,西方压力没减,他们盼的是更直接的支撑,这种 “不站队” 的中立,自然就成了 “不够给力” 的表现。 但中国的中立从来不是看哪边急就往哪边偏,更不是 “不给力”。 从冲突一开始,中国就没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也没参与对俄制裁,既守住了国际法底线,又没断了跟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往来 —— 毕竟俄经济能在制裁下稳住增长,中俄合作的支撑作用摆在那。 而且真要论帮忙,劝和促谈才是能从根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是跟着选边站,只会让冲突拖得更久,最后受苦的还是两边的老百姓。 说白了,俄罗斯是被长期制裁和战场拉锯逼得急了,才说出 “重新考虑方向” 这种话。可中国的立场从来不是看谁的压力大,而是看怎么能真的止战、怎么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跟 “够不够意思” 压根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