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10个儿子,却坚持让侄子当皇帝,侄子上位后被人在灵堂刺死。 说到底李雄这人,真不是什么圣人,儿子也不是不疼,就是打心眼里瞧不上,养了一帮只会享福的公子哥,他宁愿赌一把侄子有本事,能扛得住这片天,结果这一把梭哈,输了个底朝天。 这成汉是怎么来的,李雄又是怎么起来的,西晋那会儿天下大乱,四川那边一堆流民,自己抱团建了个国,李雄他爹李特,就是从关中带着人逃难到四川的,根子上就是一群难民,到了益州就跟当地的官军干上了,西晋朝廷那时候哪还管得了地方,各地都是军阀自己说了算,李特带头造反,死得特别惨,尸首都找不全,脑袋被砍下来烧了送去洛阳,这江山就是这么一刀一枪,拿命换来的,仇家遍地。 李雄接手的时候,身边亲人没剩几个了,他爹,他哥,他叔叔,全战死了,坐上那个龙椅,脚下踩的都是亲人的尸骨,看着是挺狠,其实都是硬撑过来的,什么天命所归,李雄才不信那套。 他身边跟着的都是能打能拼的兄弟,不怕死,讲义气,还特别会笼络人心,打下成都,不烧杀抢掠,就收了点战马和粮食,别的分文不取,在那个谁兵多谁就是王的西南地界,老百姓最怕的就是乱兵,李雄这么一搞,人心一下子就收过来了,赢得是底层人的信任。 更绝的是,他能把范长生给请出山,这人是个道士,没兵没权也没大家族,可是在蜀地威望特别高,谁见了他都得给几分面子,李雄请他来当老大,自己甘愿做老二,范长生不干,李雄又让他当丞相,面子给得足足的,一个外来的流民政权,一下子就跟本地的士族搭上了线,成了名正言顺的势力,这步棋走得太明白了,他知道自己是外来户,想站稳脚跟,就得借本地人的势,就这么当上了成都王,位子才算坐稳了。 可一说到儿子,十个,没一个能打的,李雄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帮孩子没吃过苦,没见过血,兵书读不进,就知道吃喝玩乐,没一个有人君的样子,反倒是他侄子李班,性格沉静,会下棋,爱读书,对读书人也客气,有一次给李雄出主意,说搞均田制,让穷人有地种,这可动了贵族的蛋糕。 李雄听了心里却很受用,觉得“这孩子有大局观”,尽管别人都反对,他还是硬把李班立为太子,太傅李骧劝他,“别走吴国公子光的老路”,李雄根本不听,就认准了江山得给李荡这一脉,谁劝都没用。 最后李雄晚年,身上旧伤复发,头上长了个毒疮,寝宫里臭得没人愿意进,他那十个亲儿子,没一个敢靠近,只有李班一个人守着,亲自给他吸脓,尝药,寸步不离,这份孝心,李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临死前就把皇位传给了李班,那是真信任,可麻烦也从这儿开始了,李班一登基,李寿辅政,哭灵守丧,一切都按规矩来,活得像个历史书里的人物,他忘了自己这个皇帝,是叔叔传下来的,不是亲爹给的,他的堂兄弟李越、李期,心里哪能服气,凭什么你坐那个位置。 就四个月,李班还在灵堂前哭丧呢,跪在那儿,背后就来了刀子,李越、李期动手了,这都不算政变,就是家里兄弟杀兄弟,杀完了还不算,把李班的儿子、兄弟、母亲、舅舅、弟媳,杀了个干干净净,李期自己当了皇帝,改了年号,封李越当建宁王,以为这下能安稳了,其实根本没有。 皇位一到手,宫斗就没停过,李期从小被李雄的正妻养大,觉得自己是嫡子,坐皇位理所应当,可他没那个本事,就信三个人,景骞、姚华、田褒,那个田褒唯一的功劳,就是当年劝过李雄立李期当太子,就这三个人,把持了朝政,升官发财,全凭他们一句话,皇帝就是个摆设,朝堂上谁还敢说真话。 李期的疑心病越来越重,杀了堂兄李载,毒死了亲哥李霸、李保,皇族快被他杀光了,就剩下个李寿,李寿是谁,李骧的亲儿子,李雄生前也特别信他,手里有兵,在外有威望,守着涪城,李期想动他,又怕他造反,就先派人监视,又毒死了李寿的养弟李攸,想试试李寿的反应,李寿沉得住气,等机会来了,直接带一万人杀回成都,他儿子李势早就在城里接应,打开了城门。 李期当场吓傻了,杀了那三个亲信,把人头送过去投降,李寿可不吃这套,以太后的名义下诏,把李期贬为县公,李期也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说了句“天下之主,成了县公”,自己上吊死了,那年才25岁。 从李雄死到李期死,就四年,成汉这个国家,从最鼎盛的时候,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四年就走完了全程。 后来,李寿改国号为“汉”,死后传给儿子李势,再后来桓温带兵入蜀,李势投降,立国43年,成汉就这么亡了。 这个故事,李雄拿命打下的江山,十个儿子一个指望不上,赌侄子能接班,结果被自己亲儿子背后捅刀,整个国家四年就崩盘了,是选错人了吗,也不全是,是他没料到人心吗,其实他什么都明白,李骧早就说过“祸乱从此开始”,李雄不信命,不信血缘,也不信那些世俗规矩,他觉得选个有能力的人就能赢,结果被命运狠狠地耍了一把。 说到底,权力这东西,它不认亲情,只认谁的拳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