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自己维护的生产线高效运转,见证这座城市日益蓬勃的活力,我都由衷庆幸当初的选择。”王赫,这位来自呼和浩特市的2025届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内蒙古新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数智化运维事业部的一名技术员。在他身后,稀土钢板材厂和冷轧板材厂的网络、监控及通信设备稳定运行,而他的成长轨迹,正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
“其实,像我一样选择留下的毕业生还有很多。”王赫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是学校的‘精准铺路’、政府的‘政策护航’以及企业提供的‘成长舞台’,让我们愿意在包头扎根。这份‘民生账本’中透出的温度,正是我们年轻人留下来、干出彩的最大底气。”
精准培育铺就人才“零距离”上岗路
“在学校时,我就进入了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学习,还没毕业就已跟随企业师傅在厂区调试设备、熟悉流程。”王赫坦言,“那种‘毕业即上岗、走出校门不再从零开始’的踏实感,让我下定决心留在包头。”
像王赫这样因“精准培养”而选择留下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学校的“订单班”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便提前融入企业环境,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也为企业输送了“即插即用”的技能人才。
毕业前夕,王赫和同学们收到了一份《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包头地区)就业服务指南》,其中详细梳理了包头市人才政策、各大企业岗位信息和薪资待遇等内容,成为了他们留包就业的“导航图”。在毕业生就业安置前期,这份就业服务指南每年都会更新印制上万册,让更多毕业生了解包头、热爱包头、扎根包头、服务包头。
为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走访各大工业园区,实地对接企业需求,“跑”回上百个岗位信息。王赫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正是通过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会找到了心仪工作,选择留在包头。
“包揽人才头等大事”2025年包头市秋季校园招才引智活动招聘会现场
政策护航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据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周磊介绍,我市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了一次性求职补贴、中小企业人才储备等多项政策,并开发“三支一扶”、社区民生等政策性岗位。通过积极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提升包头城市魅力值,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为青年来包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统计,“十四五”时期,我市以“包揽人才头等大事”的十足诚意筑牢人才根基,人才集聚与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近三年,包头累计引才10万人,驻包高校毕业生留包率连续突破22%、23%、25%。2024年,包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数量,新增高技能人才、专技人才数量均居各盟市之首。
在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包头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2家、院士工作站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2家,为青年人才搭建起广阔的发展舞台。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秦聪明表示,学院紧密结合我市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搭建“中高企一体化”培养平台,新增光伏材料制备技术、硅材料制备技术等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从“订单班”的精准培养,到就业指南的贴心服务;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到产业平台的不断夯实——包头正以系统化的人才发展生态,让更多像王赫这样的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归属感、实现人生价值。他的故事,正是数以万计留包、来包青年的生动缩影,在这里,个人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相互成就,青春的梦想与北疆的沃土深情相拥。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摄影: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