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曼舞申城”——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广场舞、流行舞及其他舞种)展演活动昨晚在上海荟聚商场四楼室外北欧小镇精彩落幕。来自全市及长三角地区的优秀舞蹈团体齐聚一堂,用一场融合传统、现代、民族与时尚的舞蹈盛宴,展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赛事创新:高雅艺术走向市民生活圈
本届市民舞蹈大赛以“曼舞申城”为主题,吸引了全市16个区的市民舞蹈团积极参与。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30支“梦想舞蹈团”以及100强优秀团队,并产生最佳人气奖。
本次赛事首次采用了“商圈+展演”的联动模式。决赛与展演活动先后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上海荟聚商场等公共文化空间及商业综合体举行,将高水平的舞蹈赛事从专业剧场延伸到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所。这种“以赛促演、以演惠民”的方式,不仅为市民舞者搭建了展示平台,更让广大市民在购物休闲时近距离感受舞蹈魅力,实现了文商旅展融合,让文化艺术共享。
在灯光璀璨的北欧小镇,展演通过“薪火传世”“时代星光”“天下同心”“向新而行”四大篇章,描绘了一幅上海市民以舞逐梦、共建美好生活的生动画卷,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多元魅力与市民的艺术热情。
黄浦区淞艺舞蹈团的《嬉月扇影》、徐汇区与闵行区的古风串烧,尽显古典韵味。虹口区的《丹青之极》、奉贤区的《上海谣》、嘉定区的《墨韵圻辉》等作品,共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浦东新区、长宁区、宝山区等团队带来的作品,展现了申城的时尚律动。闵行区的《“香”奶奶》致敬银发群体的风采。金山区的《一起向未来》唱响时代主旋律。不同年龄的舞者用积极向上的姿态,彰显了城市精神。
闵行区美阿里舞蹈队演绎的朝鲜族舞《风刃春秋》灵动优美。随后的民族串烧汇聚了藏族、蒙族等元素,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与团结力量。浦东新区的羌族舞《云朵下的羊角花》则再现高原民族女性的婉约坚韧。
嘉定区的《扇影狂想曲》掀起中西融合的高潮。静安区少年团的流行舞《李白》、黄浦区的《魔都“小姐姐”》和浦东新区的《烈焰》等作品,以强劲节奏和创新风格,舞出了上海的时代活力与艺术自信。
展演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在商圈内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市民舞蹈,纷纷表示:“舞蹈让城市更有温度,也让文化走进生活。”
以赛促培:大师引领推动群文舞蹈发展
本次大赛不仅是舞蹈竞技,更是一场专业指导与群众艺术共同成长的实践。
“荷花奖”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到舞蹈艺术家黄豆豆、著名舞蹈家辛丽丽等进行分享,分别就“舞出中国风”和“舞剧创作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讲解。同时,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决赛节目专家点评培训会,多位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全面提升了参赛团队的艺术水平。
这一系列活动形成了“赛前培育—赛后辅导—舞台展示”的完整链条,体现了市民舞蹈大赛“以赛促培、以培促创”的文化育人理念。
作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品牌项目,市民舞蹈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展示群众文化风采的重要平台。主办方代表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曼舞申城’这个舞台,让更多市民用舞蹈表达生活的热爱与自信,也让舞蹈成为联结城市与人心的文化纽带。”一支舞、一座城,舞出了人民的幸福笑颜,也舞出了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时代风采。
未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大赛将持续推动群众舞蹈创作与交流,深化市民文化节“人民城市,人人出彩”的主题,让更多普通市民都能跳起来、乐起来、美起来。